该专注的时候,你游离了;该游离的时候,你专注了。这个状态一直困扰着我,不断提醒自己做事专注,深度聚焦,又怕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视野狭隘,很是矛盾。
一万小时理论强调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刻意练习十年以上。既然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不期速成,日拱一卒」就好了嘛,每天坚持在某个领域学习和实践五个小时,那成功不就指日可待了么?有这么简单就好了!事实上,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力和信息碎片化,信息过载的时代,能够做到「日拱一卒」的人,少之又少。
知乎搜索专注话题,池建强老师的文章点醒了我,专注和游离状态交替进行,似乎是最好的选择。状态好的时候先专注干一些事情,屏蔽掉电话、微信等一切干扰噪音,把相对完整的时间留给读书、写作,或者专心研究点什么,坚持一段时间,效率会大大提升。
状态不好的时候,就是处于游离的场景。刷朋友圈,看视频电影,拓展视野,寻找信息,彻底放松。这段时间就是用来消耗放松的,同时寻找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留在专注的阶段细细阅读和理解。
一旦专注,你的效率就会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一旦游离,你的视野就会比别人广那么一点点。假以时日,你的高度和广度就会大大超越常人。
经常犯的错误是不能做到专注,也不能做到游离,以至于背负着深深的负罪感,精力内耗,纠结,懊悔。该专注时候想其他事情,降低效率;该游离的时候没有好好放松,影响心情。
佛家所言,禅修的境界是挑水的时候挑水,打坐的时候打坐,初学者往往都是挑水的时候想打坐,打坐的时候想别的。
无处不修行,该专注时且专注,该游离时就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