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长接触多了,总能听到一些这样的话。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你怎么总是做不好事情呢?我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记不住呢?不要哭了!烦死了!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这样的话,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和孩子的交谈中?再回想一下,你这样说了之后,事情最终走向如何?你是不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你想过是为什么吗?
我也曾有这样的困惑,是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缺少了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没有实现有效沟通。
是吉诺特教授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给了我启发。
海姆•吉诺特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儿童治疗专家以及家长教育专家,他所著的书——《对待孩子的集体精神疗法》、《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父母和青少年之间》、《老师和孩子》——彻底改变了父母、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他希望父母能够学会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如何批评孩子而又不让孩子遭到贬低,如何不加评判地赞扬孩子,如何发怒而又不伤害孩子,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海姆•吉诺特博士解读了父母与孩子的对话中的交流密码。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父母和孩子的语言并不完全同频,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明白孩子愤怒的外表所隐藏的担心、失望、无助,在交流中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然后再给出意见或建议。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孩子的感受,因为这表示对孩子的尊重,有助于孩子获得安全感,获得面对问题的力量。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的失望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海姆•吉诺特博士还指出语言的力量,通过大量的真实事例,给家长指出鼓励和指导的更好的方法,同时也展示了大量应该避免的错误做法。我们已经开始改变,我们信服赏识教育,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但是,效果似乎不是那么好。在书中,海姆•吉诺特博士告诉我们,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因为这样的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孩子需要免受评价性赞赏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那么,不能夸奖孩子吗?如果能,该怎么夸奖孩子?当然可以夸,但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行和人格。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说他辛苦了,或者院子看上去多棒啊,只有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而夸他是个多好的人几乎毫不相干,也不适宜。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海姆•吉诺特博士还介绍了怎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怎么应对孩子的忌妒、孩子焦虑感的来源等方面的内容。让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更有应对技巧。
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为了这个目标,父母需要开明的思想和豁达的心胸,这样才能倾听到所有的事实。在交流中,不要否认孩子的体会,不要驳斥他的感觉,不要否定他的愿望,不要嘲笑他的品味,不要贬低他的主张,不要诬蔑他的人格,不要怀疑他的经历。承认孩子的感受,明确孩子的行为界限,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尊重和理解,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承认哈子的感受,明确孩子的行为界限,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尊重和理解,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