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不抽烟的!谢谢!”
“不好意思!我不喝酒的!谢谢!”
…
我知道多多少少有些朋友会经常碰到这样的场合。出了社会可能遇到的劝酒情况更为常见,尤其是大多数女性经常会在进退两难间困扰:拒,难堪!不拒,难受!
我也一样!从小因为传统观念家庭的教育,女孩子家家自然是碰不得烟酒这类颇为代表男性气质的标配。不然就会被训斥与鄙夷架上“耻辱柱”。抛开家庭因素,自己也倒还好,品不出个烟酒的百种滋味,若非要我品出个味儿来……嗯,它们真的好呛!
所以自然而然,自己也从来不嗜好抽烟喝酒,还有蹦迪纹身等等当代年轻人所追捧的前卫潮流时尚,倒也不反对。都20年代了,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有权追求个性自由。或许还有一点原因是因为慢慢发现身边这样的朋友越来越多,也或许正是因为这群朋友吧,改变了自己以前的对这些“不良嗜好”的认知,我这样总结她们:
抽烟抽的是寂寞
喝酒喝的是忧愁
蹦迪蹦的是压力
纹身纹的是个性
纵使他们啥都会,她们依旧一副岁月静好的美 好模样,她们依然为人豪迈而仗义!
再者,也没什么偏见不偏见的。时间消逝得如此快的今天,这不都是快节奏下催生的产物。工作快,生活快,就连感情都开始变得快。我太理解每个人了!工作不快就要被领导批评被同事嫌弃,所以下班了加班加点也要完成。生活不快就赶不上早高峰的地铁,买不到超市最新鲜的那批菜,所以一次一次将闹钟提前10分钟。感情自然而然是快的,有人仅仅是忙着打发寂寞,有人只是没时间也懒得花时间,受伤过后的他们,觉得再多一次都是折磨。
所以他们学会了抽烟喝酒。抛开一切不得已的酒局应酬,他们更享受三两朋友甚至一个人,带上两壶价格尚且不贵确实适合自己口味的好酒,这种好慢慢化成他们微醺后“吹”过的牛×,别小看这牛×,这也许又是他们明天为梦想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过,纵使烟酒正是他们的灵魂。我不偏见与反对的同时,也呼吁他们少抽少喝,毕竟我更担心的是他们的健康。特别是,尼古丁与酒精的魅惑之处在于,它们越晚越迷人。它们慢慢侵蚀自己的肺,慢慢溶解自己的胃,慢慢被肠道吸收,随着血液一股脑涌上心头,最后在大脑感受后的舒适在全身的弥漫。大家都清楚这种快感是与危害并存的。所以时常碰到这种场合以后很想拉朋友一把少喝点,可又生怕这一把,又成为我的不解风情。所以每次索性看他们喝,听听他们的故事倒也悠闲自在,告诉自己最后负责安全把他们送到家就好了。所以我不喝酒,却时常成为那个最晚回家的人。
我倒是也羡慕他们的,他们至少开心或者忧愁烦恼,还能拿烟酒来缓冲麻痹,再不济,去蹦个野生迪,最后疲惫地回家睡下。不像我,时常找不到合适的排遣方式而发呆、失眠,有兴致的一晚可能还会写写小文字,都是些小文字,也当不得大作家,作不得数。它们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家伙只是我倾诉的对象,转移注意力的载体。
最后回归到骗大家进来的标题!
我不太喜欢大肆宣扬太多负面的东西。
上面说了,和朋友在一起陪他们唠唠嗑也还好。他们不会劝酒,也不会搞一些一本正经的敬酒。讨厌的是那种生人很多的局吧,向来自来熟的我重点不在于生人,而在于动辄就道德绑架式的恶意劝酒,不喝就是对他们不尊重不当朋友,我尊重你,你何尝尊重了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所以,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酒文化,要把一个不会喝酒的人灌得酩酊大醉就是“真”朋友,(或者诚意满满的“真”客户,职场情况复杂,我没涉及过,情况不了解也不多说)甚至你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满脸的鄙夷,他们不会觉得你是独立的个性个体,他们只是觉得你不随大流,你很清高你很装。
感谢那些你们把我想当朋友,想之前还端着酒杯过来问问意见,不过,让我板着脸没端酒杯的时候你们要明白,你们根本不配。
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