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7年:
日食。
3月份,韩国总理韩傀,被刺客杀了。
傀,gui,一声,注意昂,不念kui,更不念huai。
韩傀是韩虔,韩国开国国君的弟弟,他哥韩虔三年前死了,后来他的侄子韩取继位,
韩傀为啥被刺客杀了呢?《资治通鉴》交待了韩傀的死因。
韩傀和河南濮阳人严仲子有仇。
严仲子听说河南济源人聂政,是个好汉,于是准备了两千四百两黄金送给聂政的母亲,作为祝寿的礼物。
直接送给聂政的话,一般男人都好面子,不喜欢直接拿尊严换钞票。
严仲子借祝寿的机会,邀请聂政代他报仇。
杨老师读到这里,就感叹,这严仲子和韩傀是什么仇什么怨,非得弄死对方啊?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带着疑问,杨老师开始的探案之旅。
终于让杨老师给破案了,但并非正史,权当讲个评书给大家听。
说这个韩傀啊,更通行的名字是侠累,我们还是用他大名韩傀吧。
这个韩傀啊,早年比较落魄,是一路靠着严仲子的扶持,主要是金钱扶持,一步步走上了韩国总理的位置。
等韩傀当上了总理,严仲子想让韩傀帮忙把自己也推荐给韩国的领导人,让自己也谋一份差事。
可是这韩傀表面上答应,实际上拖着不办事。
严仲子也看出来韩傀这人翻脸不认人,于是继续展开金钱外交,终于亲自见到了韩国领导人。
俩人这一聊那不得了,简直是遇到了知己啊,韩国领导人就想重用严仲子。
但是想要把一个社会人士提拔到体制内当官,也得搞个背景调查呀。
于是韩国领导人,韩虔就问韩傀,听说严仲子这人你认识,你怎么评价他啊?
韩傀没说一句严仲子的好话,于是韩虔也就不打算启用严仲子了。
不仅如此,韩傀还派人去迫害严仲子,把他赶出了韩国。
韩傀在评书里就是这么一个人。
如果我是严仲子,我也有杀了韩傀的心。
我们继续回到《资治通鉴》正文,《资治通鉴》说,聂政看到了严仲子祝寿的礼金,十动然拒,说,“我的母亲还活着,需要我奉养,我现在不能随随便便去死。”但是从此,聂政就把严仲子当做了好朋友。
看到这里,杨老师又疑问了,这聂政不是猛男么?怎么钞票就这么轻易地收买了他的心?
带着不甘,杨老师又开始看评书。
评书里这样说,聂政这人是猛男,但是性格太直,得罪不少人,所以带着老娘和姐姐出来逃难,身上也没有多少钱,都要没米下锅了。
这个时候,严仲子找到了聂政,给他两千四百两黄金,说是用来赡养他的母亲。
这聂政当然感动了,有人能帮助他尽一份孝心,所以聂政把严仲子看作自己的好朋友。
这些钱,聂政分了两半花,一半当做了自己姐姐的嫁妆,另一半用来赡养自己的母亲。
好了,我们继续回到《资治通鉴》,其实聂政的故事很精彩,但是《资治通鉴》说得很简单,不交代前因后果和其中细节,容易让读书人善恶难辨,看不到故事的全貌,好在杨老师较真,把评书也翻出来给大家参考,弄通逻辑和人情世故,在这里自夸一下。
回到《资治通鉴》,一年以后,聂政母亲去世了,聂政接受了刺杀任务,穿着抵抗之靴,带上泣血之刃,开始了刺杀行动。
以下就是刺客信条之决斗韩国总理府的主要剧情。
韩傀正在总理府主持例行的政府工作会议,武警层层把关,严防死守。
但是巡逻的警察总是感觉有些蹊跷,仿佛有一个人影在身边窜来窜去,却又无法明确到底在何处。
说时迟,那时快,聂政如同闪电一般直接奔向了会议室,层层的守卫根本来不及追击。
只听保安队长远远地在聂政身后,边跑边喊,“总理,小心!”
这边韩傀正在埋头看部长呈上来的议案,被这惊呼吸引,一抬头,
就在此时,聂政来到韩傀面前,一刀直刺韩傀的咽喉,韩傀当场绝气而亡。
顿时,现场乱作一团,武警蜂拥而入,各部长在保安的掩护下撤离现场。
聂政击杀了数十名武警战士,但是越杀人越多,
聂政自知难逃法网,于是举起刀来,当所有人都以为聂政将要孤身杀出重围,
聂政却一刀一刀割下自己的脸皮,在场的官兵目瞪口呆,又不敢靠近。
最后聂政挖去了自己的双眼,再刨腹自杀,肠子流了一地。
等到确认聂政确实已经死后,官兵这才敢上前来处理尸体。
韩国总理被杀一事,震惊全国。为了整顿法纪,韩国政府把聂政的尸首拖到了集市,公开示众,悬赏辨认面目全非的凶手身份。
聂政的姐姐听到这个消息,想起了曾经,非常担心自己的弟弟做了傻事,于是来到首都。
聂政的姐姐看到尸体后,嚎啕大哭,说,
“他就是济通的聂政啊!就因为我还活着,他怕连累我,才自残面目!
弟弟啊,你是英雄好汉,姐姐怎么会贪生怕死!“
说完,聂政的姐姐就在尸体旁自杀陪葬。
以上文字,杨老师只有那么一点点演绎的成本,但是基本忠实于《资治通鉴》的原文,读完之后,杨老师感觉好悲壮啊!
各位同学,是否还记得之前杨老师给大家讲过,有一个人叫做豫让,为了给自己的老板智瑶报仇,最后把赵无恤都搞得无奈了,不得不杀他。
豫让和聂政,历史评价他们两个人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二,还有两位,杨老师以后给大家介绍。
聂政也好,豫让也罢,是非对错,杨老师也不好评价,杨老师只想说,他们身上透露着的那份淳朴和对信义的简单理解,让杨老师心中五味杂陈。
拿他们当偶像?杨老师并不像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觉得他们愚蠢?杨老师又觉得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呢?
公元前397年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魏国开国领导人魏斯去世了,他的儿子魏击继承王位。
公元396年:
呼应一下两年前,郑国国君刺杀了总理驷子阳。今年,前总理驷子阳的徒子徒孙开始反攻,杀了郑国国君,拥立了他弟弟姬乙继位。
郑国这个国家,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另一个小国,宋国国君去世了,儿子继位。
为了避免大家记太多名字,这里就不提这些人的名字了。
公元395年:
今年没啥事。
虽然《资治通鉴》说今年没啥事,但是今年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去世了,那就是李克。
之前我们谈到李克的故事,是李克推荐总理和李克推荐吴起。但是杨老师就说,李克在魏斯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后来李克担任了魏国的总理,并且推行了改革,他比吴起改革、商鞅变法都要早,也是一位不世出的人才。
李克是怎么死的呢?李克是被自己害死的。
李克严格执法。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三年前制造了一起冤假错案,根据法律,制造冤假错案者必须以死谢罪。
李克为了法治精神,选择了自杀。
对了,李克,还有个别名,更为大家熟悉,叫李悝,第二字年kui,一声。
公元394年:
齐国攻击了鲁国,占领山东曲阜。
齐鲁两国挺有意思,现在我们称山东省是齐鲁大地,就是因为齐国和鲁国曾经都在这里。
齐国的开国领导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姜子牙,当时是周武王姬发的参谋长;
鲁国的开国领导也不弱,是周公旦,周武王姬发的亲弟弟,他的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成就那也是相当的多,我们更加熟悉的是曹操写的那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的就是这位牛人礼贤下士的故事。
从这句话我们来看,齐国和鲁国关系也一般,也打架,实际上往前看,往后看,这俩国家经常打架,曾经齐桓公差点灭了鲁国。
大家熟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当时的历史背景其实是,齐国打鲁国,吴国去给鲁国帮忙,然后越国看准机会把吴国给灭了。最后齐国没事,鲁国没事,越国没事,吴国没了。
在这里,不过杨老师剧透一下,最后鲁国是被楚国所灭,并非齐国。
回到《资治通鉴》原文,郑国管辖的河南省登封市叛变了,重回母亲韩国的怀抱。
这是咋回事呢?这又涉及《资治通鉴》前传了,《资治通鉴》开篇是公元前403年,但在公元前407年的时候,郑国攻击了韩国,当时还是韩家,占领了登封市。
你说现在登封人民叫叛变也好,叫回归也好。
公元前393年:
魏国攻击郑国。
杨老师还是那句话,郑国烂泥扶不是墙,本来在春秋时代挺强的一个国家,让内乱毁掉了,灭国进入倒计时状态,还有18年时间。
晋国国君今年去世了,儿子继位了。
公元前392年:
今年没啥事。
接下来就要讲到公元前391年,这一年齐国发生了一场巨变,史上一次著名的MBO(管理层收购),杨老师好好给大家讲一讲。
这节课先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