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饭们的呼唤,Sir时刻记在心。
这不,一早都没和她打招呼,Sir就穿起衣服,屁颠地跑去电影院。
看《心理罪》。
110分钟,有紧张,有刺激,但,也有一些不对劲。
废话不说,赶紧聊它——
《心理罪》
遗憾,这部国产悬疑片,还是差一点及格。
豆瓣5.6,低于Sir之前预期。
看之前,Sir是有期待的。
IP够硬——改编自雷米犯罪推理小说,《心理罪:画像》。
点子够新——在传统推理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新手段,心理画像。
通过作案者遗留在现场的各种证据和痕迹进行分析,刻画作案人犯罪心理进而服务于侦查工作。
要知道,以心理画像为基础的推理故事,在国产悬疑片中并不多见。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
请谨慎阅读!!
电影一开始,就用一起医院杀人案,做了一次心理画像破案的示范。
美丽的女法医乔兰(万茜 饰,美丽二字是Sir亲手加的),验尸后发现死者内脏被取出,伤口被重新缝合但手法笨拙。
老警察邰伟(廖凡 饰),凭直觉和多年经验判断:凶手,就在围观的人群中。
看得出,他不打算打草惊蛇。
不料。
大学刚毕业的天才心理画像师,方木(李易峰 饰),却打乱了邰伟的抓捕计划,突然闯进现场,叨逼叨一通。
虽然结论一样,但显然他的推论更专业、更准确。
他不仅看出凶手就在人群中,还看出了凶手是想当医生但没天赋的护工……
一秒破案。
这样高效、精确的心理画像,屌不屌?
不太……屌。
跟Sir之前的期待不同,《心理罪》中的心理画像,太轻易。
没有增加推理的精彩程度,反而大大降低了破案难度。
悬念,被这个所谓的先进技术,给捯饬没了。
难道是因为方木的天才人设?
不,英剧的神探夏洛克也是天才。但看看人家的推理,既有大量细节,还有清晰的推理过程。
因为,合格的悬念大多追求的,都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穷水复”,恰恰是最必要的。
这样抽丝剥茧,最后出现的“又一村”,才能让观众饶有兴趣。
而《心理罪》的破案高手,与其说是天才,更像是……
开挂。
直接抛出结果,粗暴简化过程。
比如,仅仅从尸体体内少了大量血液,还有伤口和其他细节,就直接推测……
凶手对血液有特殊的偏好
神,是很神。
但这么直接粗暴的“神”,还不如说是,神棍。
再看同样表现心理画像的韩剧,《信号》。
根据犯人注重形象,但没擦指甲油。
推理出,犯人的日常工作,要求保持手部整洁。
再根据作案手法需要动用注射器、手术刀,并熟悉精神病院地形。
确认犯罪嫌疑人是一位女护士。
层层深入,但凡有结论,必有推导公式。
此外。
所谓的心理画像可以准,但应该也没准到……那个份上。
Sir理解,它虽然是一门技术,但毕竟不是神技。它还是要通过手头的多个线索,用专业的整合逻辑,来不断缩小罪犯的范围。
而方木画像时,几乎全靠一张嘴嘚吧嘚,处处透出一种“没错,就是他”的笃定。
老实说,这种笃定太没理由,不像逻辑高手,倒像算命先生。
通过心理画像确定的嫌疑人或犯罪过程,应该只会具备粗略的范围性,但在《心理罪》中,被演成了精确的唯一性。
天才破案,顶多是学霸考试,不能是开卷作弊啊。
其实,这宗《心理罪》的核心案件,还是蛮让人不明觉厉的。
它来自原书的开篇故事,“血之魅”,设定相当耸人听闻——
人血牛奶。
正如上面方木推理的那样:
凶手杀人,不是为命,而是为血。这血,还是用来喝的……
一个有点魔幻感的诡异引子,悬念足。
而且随着剧情发展,案件背后还藏着案件。
凶手,不止一个。
是一个还是两个?
在这样有追求的故事原型之下,《心理罪》的故事结构并不无脑,甚至可以说复杂、精细。
全程节奏也保持紧张,不少情节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可话说回去,这种“紧张感”,也败给了这近乎草率的推理方式,让本来不明觉厉的案子,飞速破梗。
凶手的锁定,就是方木一句话的事。
这种天才设定,不仅伤害了故事,还伤害了人物——
这次,廖凡本身的演技看不出什么突破,用力点都体现在了动作戏和……吵嘴架上。
但也许不该怪他过分用力,问题似乎还是出在“逆天人设”上。
廖凡饰演的邰伟,在片中,屡次对新人方木发飙。
原意,Sir猜应该是为了体现老警察对于稚嫩新人的人格调教,这种先抑后扬,往往方便后期的互相成长与治愈。
本来这种设定,是靠近一些经典心理犯罪片套路的——不仅揭露凶手的心病,也揭露社会和普通人的心病,促成观众反思。
《七宗罪》,罪犯就是通过对警察人性弱点的把握,才完成了最终罪案计划的精巧设计。
《冰血暴》第一季,杀手也是通过对懦弱男主的人性诱导,最终引发男主为走出人生困境,铤而杀妻。
可惜,说好的双男主,由于方木的逆天存在,导致邰伟的存在感骤减——
凶手,方木找的;
人质,方木救的;
破案过程,只有方木看得懂;
抓捕凶手的关键时刻,还是方木立的功……
这种情况下的老警察,只能打几场野架、做天才的跟屁虫,不发飙有鬼啊!
邰伟对案件的破解无能,让他男主的身份显得可疑。
也让廖凡为之付出的演技,显得无效而过分用力。
此外,就算排除方木开挂,片中也有一些硬bug(网友挑的不说了,Sir说自己看到的几处)——
在抓捕罪犯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罪犯却为了一个响着婴儿哭声的手机,就从阳台上纵身跳下,摔死。
……你不是就爱血么,什么时候婴儿定制铃声也爱了?牵强。
第二个,方木孤身犯险去抓凶手,不用麻醉剂,反而给凶手注射了力气大增的药剂,牵强。
还有那场紧张的电脑追踪戏,Sir也看傻了——怎么就发现了罪犯最终的藏匿点是在蝙蝠岛?
运动时长不知道,运动空间又不限定,凭什么通过多点跟踪,就可以确定终点?
……麻烦看懂的同学解释下。
也许这些bug本来有空做得更圆。但为了推进而推进的紧凑,给人形成了一种“没时间解释了”的仓促感。
时长110分钟,真不够吗?
不,为了完成更高的命题——人物心理的治愈,必须加入一些生活支线。
而这些看起来无关破案的支线,并不算很废:
比如,方木和初恋女友陈希(李纯 饰)的爱情戏(为了打开方木的自闭心结)。
犯罪心理学专家乔教授(张国柱 饰)对方木进行的深度催眠戏。
还有方木和邰伟两人,挖心掏肺的互相治愈戏。
看得出,《心理罪》的野心并不止于票房——
童年阴影,是弱点;成长伤痛,是弱点;自闭的人际关系,是弱点……
死者、凶手、方木、邰伟……都是一个个生活的失败者。
符合最终命题:每个人心中,都有心理罪。
一部高级悬疑片,弱化正义和邪恶的僵化对立,通过扭曲离奇的小案件,揭开人性共有的阴暗面。
这个立意,没什么错。
只可惜,不知是因为这些病太套路,还是生活支线的戏太套路,没法给观众造成深刻的心灵撞击。
仍然属于——你说我有病、果然我就有病、然后大家一说开了,好像病就不存在了——您信么,反正我没信。
案件,没有深度挖掘,一张嘴,就是答案。
人物,没有合理救赎,一张嘴,就是病因。
这张治愈的嘴,其实口才也不咋滴,很“文艺”,很耳熟,比如——
打破你面前的镜子
你要是不走进阳光,就会被黑暗给吞噬
唉,如果现实里的心理医生靠这混,十有八九要失业。
再说说李易峰。
演技的老毛病都在,不过,也有进步。
其中两场戏都有亮点。
一场是和廖凡的怒目对峙,不再呆板,出现了少见的爆发力。
另一场则是痛哭戏,有情绪,有细节,迷妹们看到了,怕是要心疼。
虽然是鲜肉人设,他并没有过分耍帅。
最关键的是,小鲜肉选择去挑战这种角色,总比演少爷总裁、几生几世的渣戏,来得值。
即使没有质的飞越,但至少是一种量的积累。
最后总结一下——
这部《心理罪》,严格来说不算渣片。
看得出导演野心、编剧用心、剪辑细心。眼界够,态度够,就是输给了手软。
但Sir知道,它可能不会是最软的一部。
《心理罪》系列小说一共5部,电影版权卖给了不一样的4家公司。
未来的产品……注定会长得参差不齐。
据说,包括今天这部《心理罪》,总共有6部该系列的电影要上。
9月底,邓超主演的另一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要上映。
Sir很想找一种看好它的体位,但目前还只能观望。
趁有的还没拍,有的后期还在做,Sir劝一句——
这可是犯罪心理片,是红海。
观众这些年,被很多优秀同类片反复教育,嘴刁着呢。
逻辑、人性两条腿,都得立得稳;
智商和情商的平衡点,还得踩得准。
否则,很难说这一波波来的……
到底是“心理罪”,还是中国观众的心理阴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伍迪艾伦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