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

昨天的教师节,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值得铭记的日子。

回想过去,我从未在教师节给任何老师送过礼物。唯一的例外,是小学毕业时的老师和高中毕业时的校长。但我的生命中确实遇到过几位好老师。初二时的数学老师,尽管我总是和他作对,他却从不计较,只是惋惜我明明有学习的天赋,却不肯用心。高一时的数学老师非常喜欢我,对我寄予厚望,觉得我是可造之才。可惜我依然顽劣,他也只能叹息着看着我浪费潜力。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也曾关心我,为我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但那些时候,我只是隐约感受到他们的好,却从未认真表达过感恩之情。

加入郑老师的学习小组已经半年了,我觉得郑老师这个人挺好,但也仅仅是“挺好”而已。我总觉得自己和他之间少了些共鸣,无法建立深刻的连接。

教师节前夕,学习小组的伙伴们热情高涨,忙着为郑老师准备各种礼物:横幅、奖杯、海报、鲜花、蛋糕,热闹非凡。我只是默默地看着,偶尔回一两条信息,避免显得太过游离。但心里却忍不住想:她们怎么会这么投入?真的需要这么夸张吗?

直到昨天晚上,当我踏入“教室”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她们的心意。红色的横幅高高挂在墙上,上面写着:“郑老师,今天我们对你的爱,没有阻抗。”门口立着一米高的海报,展示着郑老师年轻时的照片,两侧配有对联,上方还有横联,表达着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海报下方是郑老师的口头禅:“菜就多学,不懂就问。”讲台前的荧屏下方摆放着一个“奖杯”,寓意郑老师如灯塔般照亮了我们的前路。靠墙的长桌上,平日是郑老师为我们准备糕点、水果、卤肉的地方,而今天则多了我们送给他的蛋糕和鲜花。

当郑老师从里间走出来时,我们立刻欢呼起来,甚至拍着手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大家一边唱一边跳,热情洋溢。郑老师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乖乖地配合我们拍照、举奖杯、抱鲜花、站在蛋糕旁。那样子看起来竟有几分可爱。而我们在一旁又唱又闹,气氛热烈得让人分不清这究竟是为郑老师庆祝,还是我们自己在狂欢。

眼看上课时间到了,郑老师问我们是否可以收起情绪进入课程。我们齐声回答:“不行!”于是,他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18分钟短片。他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缩影。短片的开头,是一个美国精神分析师与一位中国年轻治疗师的相遇——那是年轻时的郑老师与73岁的美国精神分析家Elise Snyder的故事。短片讲述了他们如何共同努力,将美国精神分析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培养了一批批精神分析师的历程。以Elise Snyder为代表的美国老师们,几乎是以公益的方式支持中国精神分析的发展:他们基本不收取培训费和督导费,仅象征性地收取少量分析费。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高龄的美国老太太几乎每年都会亲自来中国,持续十几年,直到她90多岁高龄。

短片中,我看到郑老师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逐渐成长为我们的领路人。我还在片中看到了我的分析师,那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令我倍感温暖。他们都是CAPA培养的早期学员,是中国第一代精神分析师。短片的核心是“初心、传承、理想”,这些理念深深打动了我们。当最后一场吉他弹唱响起时,我几乎忍不住感动的泪水。

这个教师节,郑老师送给了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感到内心某些冰封已久的东西正在悄然融化,那是爱的感觉。我终于明白,郑老师真正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而是爱与尊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