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一〇)
从古权贵在朝,未有能和协者。宋人《登山》诗云:“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唐人《闺情》云:“若非形与影,未必肯相容。”《宫词》云:“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无语一齐愁。”又曰:“三千宫女如花貌,几个春来没泪痕?”皆可谓说尽世情。
和协,音hé xié,亦作“和叶”。释义:1、和睦相处。《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唐康骈《剧谈录·含元殿》:“君臣和叶,四表靖谧。”2、谓使之和睦相处。《三国志·吴志·胡综传》:“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 综有力焉。”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张安道﹞奉勅撰《许公神道碑》,其家欲言和协二宫事……上不喜。”3、同心协力。《逸周书·允文》:“人知不弃,爱守正户,上下和协,靡敌不下。” 清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从古权贵在朝,未有能和协者。”4、使和谐;协调。南朝 宋鲍照《河清颂》:“谒荐郊庙,和协律吕。” 5、犹和合。谓男女欢聚。 元曾瑞《山坡羊·妓怨》曲:“恰和协,又离别。被娘间阻郎心趄,离恨满怀何处说。” 明梁辰鱼 《好事近·寄妓》套曲:“初相见甚干涉,料姻缘前生未定,难道就和叶。”
“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一说“上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作者苏耆。
苏耆(音qí),(987-1035),字国老,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宋太宗淳化四年(993),以父荫为宣节校尉。逾年,授秘书省正字。真宗时改奉礼郎。既冠,举进士,后一年赐及第,知乌程县。改知开封县,迁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西转运使,移使河东、两河、陕西。仁宗景祐二年卒,年四十九。是苏易简之子,苏舜钦、苏舜元、苏舜宾之父。其父苏易简、子苏舜钦、苏舜元被后世称为“中江三苏”。有文集二十卷(《苏学士集》卷一四《先公墓志铭》),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美人临镜》【作者】袁中道 【朝代】明
薤叶依稀印,香绳取次松。
睡眸犹少力,酒晕不销浓。
髻就山争出,眉成月又重。
若非形与影,未必肯相容。
袁中道,(1570—1626),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今属湖北省)人。“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杮录》(《袁小修日记》)20卷。
《宫词一百首》【作者】王建【朝代】唐
“闻有美人新进入,六宫未见一时愁。”
《后宫词》【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
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从古权贵在朝,未有能和协者。”袁枚科举出身,辞官从文从商,因而对官场倾轧知之甚透。因此,他能够从别人的诗作中读出世态炎凉的弦外之音。如何在短短几句诗里把世情说尽?最根本的是要了解世情、熟悉世情、悟透世情,才能够冷眼世情、描写世情、感叹世情。大凡名篇佳作,多数是诗人在经历了某种突变事件,大至改朝换代,小到虫吟鸟鸣,导致剧烈的思想与情绪波动之后的作品。无论是喜是悲、是怒是怨,终归是引发了诗人的内心波澜,有感而发,有兴而作。诗人只有真正置身于生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诗文创作才有活水之源、惊世之作。否则,就是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