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刚听说王阳明时,我对他是无感的,觉得不过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罢了。
不过,自己这几年遭遇一些棘手的问题、向朋友请教时,他们通常都建议我去学王阳明,说学好了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这勾起了我对王阳明的兴趣,在深入了解了他和他的“心学”后,才知道这位“明朝一哥”不是浪得虚名的。
那王阳明到底厉害在哪些地方呢?
在我看来,他的厉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1、知行合一:底层逻辑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底层逻辑。
他所指的“知行合一”,并不是把“知”和“行”合起来,而是“知”即是“行”,“行”即是“知”,“知”和“行”是一体的。
举个例子,你熟读《孙子兵法》,又或者带兵打仗取胜了,做到其中一个就以为自己掌握了兵法。
但是,在王阳明看来这不能代表你掌握了兵法。他认为你既要懂得兵法理论、还能灵活应用,这才算是掌握了兵法,这才算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这个底层逻辑,可以说是秒杀绝大部分人。因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纵观古今人物,主要分两派,一派是理论派,一派是实战派。理论派说起理论天下无敌,一到行动就有心无力,以纸上谈兵的赵括同志为典型代表;实战派实战起来风风火火,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他们很有可能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在古代,文官在带兵方面基本上都是理论派;武官虽是实战派,但他们的军事理论往往都不怎么样。
而王阳明是为数不多能把理论和实战完美结合、做到文武双绝的人。
这体现在科举出身、作为文官的他,不但熟读兵法,还能在带兵作战时应用自如。
王阳明一度在手下无先锋的情况下,巧妙利用当地的农民军,平定了在南中地带打家劫舍数十年的盗贼;
后来他又在“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自己手上暂时没兵的情况下,先用假檄迷惑宁王,紧接着联合周边的官兵,仅用十几天就把宁王打回原形。
王阳明一生的打仗成绩是全胜,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正是因为拥有“知行合一”的底层逻辑。
由此可见,一旦你能像王阳明那样做到“知行合一”, 很多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2、以终为始:头等要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不知道自己的头等要事是什么。
但是,王阳明知道,他是一个以终为始的人。
他很早就开始思考什么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一直想不明白,于是便问老师,得到的回答是“考取功名,升官发财”。
听到这个回答,王阳明的心里无比鄙视这个老师,觉得此人实在是太肤浅。
后来,他坚持独立思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自己要成为圣人。
在确立了这个目标后,王阳明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最终将梦想变成现实。
在中国古代,大家公认的圣人只有2.5个: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0.5个)。
能和孔子比肩,可见王阳明真的是很厉害。
在我看来,高手和一般人很重要的一个差别便是:“高手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懂得以终为始,每天都做着头等要事,一般的人则反之”。
你如果想成为高手,先找到自己人生的头等要事是当务之急。
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作为“心学”派创始人,其思想的最高境界便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王阳明在考科举失利后,一度很伤心。
这也是人之常情,就跟我们高考考得不理想,难免失落一样。
但是,他很快醒悟过来了,自己的头等要事又不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而是成为圣人。
一想到这,王阳明迅速转换了思维,既然科举不是自己的头等要事,就没必要为了这件事而起心动念,于是便“此心不动”了。
但是,他认为自己还要随机而动,意思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所在。
王阳明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跟宁王在江西造反有很大的关系。
他作为当地的最高官员,要负责平叛。
当时一个下属打了鸡血,誓要和宁王拼个你死我活时,王阳明便问此人:“兵法的要义是什么?”
这个下属答不上来,王阳明便说出了他的兵法要义:“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在王阳明看来,敌动我不动。敌人的内心是很容易妄动的,只要我方保持心如止水,就很容易找到敌方的弱点。
正是由于宁王的内心很容易妄动,所以他犯了很多战术上的错误。
结果,王阳明随机而动,抓住宁王的漏洞,带领将士将其打败。
由此可见,如果你能像王阳明那样“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不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也易”。
综上所述,王阳明拥有“知行合一”、“以终为始”和“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三大武器。
在我看来,正是这三大武器帮助他实现了龙场悟道。
王阳明自己总结的心学二十八字精华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可以看出:“无善无恶”是人心的本来面目;“有善有恶”是因为你开始起心动念;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体现了一个人的良知;懂得为善去恶正是格物穷理的意义所在。
在我看来,这正是王阳明悟出的道。
你如果能拥有他的这三大武器,并能由此一步步悟出道,再也不会被其他高手摁在地上摩擦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做到这一切的你,一生的写照也会和王阳明一样,是“此心光明,夫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