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一份很珍贵的礼物,一本讲古的书。如下就是这本《苏东坡的帽子》。阅读后受益匪浅,感觉充实了知识,升华了灵魂。
因为升华了灵魂,于是就心生温暖,且有满满的自信。谈起古,谈起文化,我有那么一丢丢的经历。
当然,自幼的农村经历,且自己并不争气,只是在小学时作文挺好,高中时得语文老师厚爱,给我的作文一次满分之外我并没有做出过什么文化波澜。
有些事情却因儿子作为桥梁,让我莫名其妙的自信了几次,一次是儿子三年级时省里的诗歌征文比赛,我协助完成一首诗歌,竟然得了省一等奖。一张大红证书,漂亮。
儿子初中了,西湖区教育局要学生们才艺比赛,于是我操刀完成一个相声文本,让儿子去表演,竟然也得到了一等奖。
以后恰逢儿子学校演节目,需要写个情景剧的本子,于是我就兴致勃勃的写了。挺振奋的感觉。
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经历,我竟然觉得自己挺文化的一个人。
又收到了这么一本简繁体文字交替的又浅又深又俗又雅的一本不俗的书,振奋!
高兴起来就发了朋友圈说:“感谢一位老朋友送的一本讲古的书,让我忆起似水流年。”
这样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深度,有思想的朋友圈吧,至少是言之有物。
上述铺张浪费文字均为阐述“点赞”做的铺垫,可见这篇文发出去,希望得到人众的关注和认可,得赞。
可是,翘首以盼,没有啥人给我点赞,心生失落费解。
做了的就希望生出花儿来且被看到被记住。
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重视。别含糊其事。
希望得到回报。
即使这个回馈是一个“赞”!也很在乎。在乎的事情太多了。
于是精神就集中在了“在乎”上了。而疏忽了本来的想法念头。
这样就不能好好的做自己了。只是做周围人眼里的演员,是要“秀”。
慎之,慎之又慎。
同时类似这样的朋友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存在。
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在反应我们的状态,不是姿态是状态。
生活状态好,有势在,那么也许是一句空话,也会招来大片赞扬。
当然,网红也是一样,他们的势力已经造出来了,所以才成为网红的。
别想着在圈里秀这秀那了,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实力强大,就会有很多来捧马腿的了。
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