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深雨蒙蒙》二观影有感之依萍之真
2017.3.1
最近重温了一遍琼瑶阿姨的《情深深雨蒙蒙》,记得初中那会这部剧正在热播,我被依萍倔强、坚强、勇敢感动的不行,也为她和何书桓辗转起伏的爱情而揪心不已、感动落泪。现在再看这部电视剧,却有了不同的心境,仍然会为她的真诚、热情、倔强而感动,当她被他爸爸打得遍体鳞伤的时候,我也一样揪心。然而,我发现这部剧让我印象更为深刻的却是,依萍去大上海当歌女以后,整个人生改变以及她与陆家所有人关系的变化。
依萍和如萍同样是19岁,同样是陆振华的女儿,同样本该是上大学的年龄,依萍却因为父亲的抛弃不得不措学,更因为生活所迫当了歌女,而如萍确过着不食人间烟火公主般的生活,这种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她们姐妹两完全不同的性格、以及完全不同的处事方式。
我同情依萍,同样也理解依萍有时候的倔强与固执。我甚至极度赞同她去大上海唱歌,以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生存的尊严。是的,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最应该有的尊严。
如果我们过着手心向上的日子,就没有心灵的自由,我们就只是别人的附庸而已。
我们来看看依萍去大上海唱歌之后,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
首先,是家庭的变化,她可以养活自己,养活母亲,交得起房租,可以吃饱穿暖。能解决作为人存在于这个社会最基本的需求。用马斯诺五大需求理论来说,是依萍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第一层次也是最底层的需求,即生理需求。而人,只有在最基本的需求解决之后,才会产生其他的需求,比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
其次,依萍在在大上海工作之后,虽然是娱乐场所,但她却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大上海的台柱,得到秦五爷的特别保护,受到秦五爷的尊重和重视,她开始有存在感。她的生活开始相对稳定,可以开始让自己过上普通女孩的生活。她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李副官一家的困境,用陆振华的话说,依萍是在替陆家替尓豪还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几个小家做贡献,她的努力和付出最终得到所有人的他们认可。另外,当杜飞为了救可云把相机摔坏了,在被报社主任批评时,依萍很自如的拿出给杜飞新买的相机,那种轻松自如的微笑,这是怎样一种潇洒和自信呢?那一刻,书桓眼里也满满是爱意和欣赏,所以,一个女人经济独立是多么的重要。她终于可以平等的,与身边的同龄去交朋友,不再自卑,不再是一个生活的乞讨者,她终于可以凭借自己能力,给予自己安全感。
第三,依萍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又非常有个性的女子。她热情、独立、敢爱敢恨,面对不公她会据理力争,面对困境她会奋斗坚强,面对书桓她也会疯狂的去爱,她能把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谱写成歌曲唱给书桓听。在依萍带着满腔的爱意,深情的唱着他与书桓的一切,她的一切便慢慢侵占了他的思想,渗入到他的每一个细胞,成为他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男人都没有办法拒绝一个既有才华又有个性的女人。换个角度想,如果依萍没有去大上海唱歌,有可能除了那个雨夜,她再也没有机会碰见书桓,书桓就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她的才华,她的爱与恨。或许书桓会在某次依萍去陆家领取生活费的时间再次遇见依萍,可是那时依萍的形象只是一个可怜兮兮的乞讨者,没有金嗓子,没有歌星的光环,没有爱只有恨,书桓会喜欢这样的一个依萍吗?
最后也最重要的,依萍虽然曾经充满了仇恨,可以她却仍然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孩,她会为了母亲的孤独凄苦而与严厉的父亲争执,会为了可云想尽办法为她治病,会怕方瑜受到伤害而拼尽全力去保护她,会为了战乱时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努力赚钱给他们一个家。在依萍为了书桓不吃不喝最后跳河死里逃生时,尓豪对她说了一句话:“依萍,会你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让我们大家正视到你的存在。我总算承认了你这个妹妹。”她用她的思想和行动,赢得亲情、友情、爱情。
我只想说,依萍,是在用她的生命去生活,在那个世界里,没有一个人,比她更爱生活更爱生命更爱这个世界。她的这种爱,热烈而又真实。她,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真的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生活也必会厚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