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巅回来两星期了,一直忙于工作和杂事儿,没能抽出一整段时间来复盘一下。对我而言,一个长距离赛事,赛记总结是不可少的,虽然不算精彩,但总归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算给此赛事画个句号吧。
抽个周日整理一下,坐在电脑前,赛事过程经历已经模糊了,只能想起哪写哪吧!
缘起
从17年下半年偶然接触越野,从最初的10公里,到百英里(161公里+),再到上上周的江南之巅(现存最难的百公里赛事),至今每年参加一两场越野赛事已经是个人年计划的一部分了,不是纯属的爱好,只是想把它当作生活的调味剂,不会频繁的参赛,适当的挑选一两场赛事,或者不参加,只是保持跑徒的习惯,维持身体一定的健康程度。
对此赛事,其实去年就想参加了,因国庆等不可抗因素取消了,改计划参加了山海关百英里赛事;江南之巅心之所念,在年初就把报名费交了,既定计划今年就参加这场赛事,中途因疫情原因几乎快退费了,抱着试试的心态还是留住了。
赛事简介
对越野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个赛事,是国内最难的百公里赛事,ITRA积分:6分,因疫情原因,可能是现存全球最难的百公里赛事。从往年的数据层面上看,总距离100公里,爬升和下降都在10000米+。往年还有具体的赛道解析,今年在“千八”那设置了核心自然保护区,舍去了一些“千八”经典路线,但没有公布赛道解析,这让赛事多了一些不可预测性,且爬降都增加了。今年赛事路线数据,总里程103公里,爬升11970米,下降11500米,如下图:
赛事准备
回顾赛事历程,唯一没做好准备的应该是,在赛前一个月没有像样地跑个夜跑,这个导致在赛事末段(凌晨三点到六点期间)身体续不上力。
我不是一个追求跑量的人,近半年的月跑量基本保持在120公里左右(大部分是节奏跑,练爬升的话就加上坡梯跑--1小时或十公里的量即可),每月保持两次左右上山,跑徒结合,保持在山上8小时+的跑徒量;赛前一周,也就是国庆期间,去梅里solo重装徒步114公里,小高海拔回来也没怎么跑,十月到现在的跑量也就35公里,主要还是在吃睡上多花时间做体能储备。平时的力量训练主要在下肢和臀部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偶尔加上上肢训练以防用杖过度使用上肢力量造成过度疼痛;这些力量训练在keep上基本都能找到,我基本是做基础训练,很少上进阶训练内容。
赛前从北京赶到浙江龙泉市,从地铁到飞机到各种班车周转,早晨五点出发下午六点半才赶到赛事技术说明会,一路舟车劳顿劳顿,九点多才吃上晚餐,也没赶上和广东过来的小伙伴小聚。如果时间充裕还是早点到好,这样赛前不至于那么疲倦。好在赛前一晚能迷糊的睡3个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1个半小时),也算心里有所安慰,不影响跑前状态的自我调节。
赛事历程
虽说要过8次千米高度三峰,看了3D轨迹好像就在4个山头(天堂山、黄茅尖、黄茅尖南北峰)绕来绕去。赛道总体印象就是,白天在不停地在雾中、竹林、森林里爬阶梯和下阶梯;傍晚的时候在爬人为探出的进70度的坡;晚上就是在大雾大风里寻找路标,被大风吹蒙了原地打转,夜间伴有雨水,下坡滑不溜秋,摔跤是常事(总共摔了三次:第一次是踩到土碎石分心了,第二次是直接踩到湿树枝直接躺地上了,第三次是清晨过河失去平衡了),上坡泥泞不堪,在原始林子里穿行,在乱石满布的小溪里蜿蜒绕行,没有白天阶梯的舒适了,都是斜土坡和碎石落叶路段;过了几次同样的cp点,以为是走错了,换装点放在离终点1公里还要100爬降处,想换装必须折返2公里,两次经过离终点而不入太遭罪,第二天白天重新绕一圈天堂山(可查看3D轨迹),这些对心性、意志太考验了。
不到四点老梁都已经起来了,我还在迷糊中,不是七点起跑么,正在纳闷中,老梁已经泡起泡面吃起来了,稀里糊涂洗漱一下,吃点面包就赶第一趟接驳车去起点。
起点设在大赛村。在起点处与广东来的小伙伴一起合影留念,就我穿最多,但是真感觉微冷,哈哈 ;小群里八位伙伴参加这个赛事,七个百公里终极组,一个35公里组别的,都安全无伤完赛了。都完赛了,算是来参加江南之巅赛事团体完赛率最好的吧。
起点很热闹,锣鼓喧嚣,靓女热舞,但是好像对我的心境起不到波澜,一个人自顾自地做热身活动,中间好像被老梁他们紧张的情绪带着去了两趟厕所(捂脸)。
七点,百公里组别准时起跑,但总感觉中间混有 60公组别和35公里组别的,出发十分钟堵车严重,上了千步梯,然后进了一片没什么路的竹林,导致在这边堵车很严重,几个选手从边上超车时,踩到一块大约直径30公分的石头,滚落下去砸到了一位选手的脚,应该是退赛了吧,万幸没有砸到致命部位。
各cp点之间的数据及赛道路况
起点到cp1除了千步梯,后面还有很多零零散散的台阶要爬,会经过竹林、落叶林啥的,爬升1880;
cp1~cp2:一路下降,有一小段水泥路,可跑到4/5分的配速,然后下阶梯,中间台阶很滑,只能一个一个小台阶下,不然很容易摔跤,一路碰到很多都是一屁股坐下去的;cp1是三个补给点重合地,cp4也是在此,黄茅尖下来在这里也可以补给;
cp2~cp3:没印象了;
cp3~cp4:只记得在这里有一段路是人为探出来,不好走,得找对路标,碰到一个就迷路的,还有就是一段近70度的人为探出的两三百米的爬升,第二次路过黄茅尖南峰。
cp4~cp5:去往长三角最高峰 黄茅尖(1941),途中有不少阶梯要爬,爬完阶梯还有几个小缓坡才到界碑,然后一路下降会经过cp1补给点,继续下降,这时差不多到下午四点多了,此时天气已经暗下来,需要打头灯才能看清楚。
cp5~cp6:这里好像没有台阶路了,不够也挺难走,毕竟是快到60公里的终点,总要折腾一下参赛选手。
cp6~cp7:16公里,1600爬升,这段路我走了6个小时。个人认为这段路段是整个赛道最变态的,除了要走两次外,路况实在难走,夜间为了寻找路标还有目的性,注意力完全不在路况上;白天再走一次的那才叫难受,发现自己像傻子一样被牵着走,从心里上讲是憋屈的。从凉亭出来需要经过一两个公里的台阶路然后拐到一个布满大小乱石的小溪蜿蜒绕行,这段路也是人为探出的然后进入一片小原始森林,拐来拐去,再到一片小树林沿着路标像傻子一样绕圈,然后到天堂山一个打卡点,这里经过时好像是凌晨了,风大雾大,吹蒙了,又冷又下雨,找路标很困难,我找着找着就回到原来的打卡点,等于是原地转圈;如果没有那位大哥提醒我估计得折返回去好久才发现走错了;然后就是要经过一个看不到底的大下降,夜间下雨这边好像走了估计一个小时,白天重走一次也感觉很难受;这里的下降不少人摔跤了,中途碰到女子第二国旗妹,和她同行半个多小时,她尽然摔了五六次,时不时地“啊”大叫一声,怪吓人的,下坡个人建议还是使用杖比较保险。
到均益村出来,计算着回京的时间是赶不上了,一直寻找有没有信号,赶快把机票改签了,当时处于凌晨四五点,脑袋已经是朦胧了,也没顾上改签的价格,以为之前的机票价格能退,回来发现不能退,改签价格翻倍了,心在滴血啊。
cp7~cp8:这里有个大爬升也是用锄头锄出来的路让人爬,夜里爬都能感受到很陡,应该是走了很长的一段沿着山腰的路然后爬升的;cp8 横溪村是终点站,此时赛程已经到了84.5公里了,可换装,到这边已经是早晨七点了吧。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有点冷清,没有锣鼓声,冠军也没到,此时在赛道上的百公里选手只剩下88人了;
cp8~终点:跑徒了一天一夜,即将迎来的是赛程最大爬升,18.5公里,爬降2400;除了重走cp6~cp7 的天堂山那段最难走的路,还要从横溪村直拔300米的绕行大爬坡,边走还能看到村下的云海,然后就是很长的一段绕着山腰走的路,上行是雨夜过后的泥泞的土坡。
以上是大致印象中的赛道概况,有的人感觉不虐,有的人虐哭了,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知道虐不虐。赛道设计上,还是有点反人性的,很多路段基本是人为探出来,就像经常玩户外探路那种非常规的路段,没有可跑性,走起来都困难。从数据看,虽然爬升多,但是下降多,对膝盖等腿部肌肉力量要求很大,加上反人性的路况,走重复路线,换不换装的痛苦抉择,都对选手的心性很大考验,不愧是全球最难百公里赛事。
作为完赛率不到30%的赛事,四届下来百公里组别总完赛人数不到100人,挑战性十足,适合那些找虐的人来参加。。
赛事策略
我是个超级慢热选手,不善于竞速,越是难的赛道越到后程越有干劲的那种。不适合短距离竞速,那样很容易把自己拉爆和受伤。
总体策略是安全无伤完赛,视赛道和天气情况改变战术。
战术:上坡:不爆心率,第一个大爬升可以当作热身,不急躁,能超就超,太堵不强求,让肌肉先适应当前强度;下坡:不爆心率,不冲太快,调整姿势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膝盖的冲击,小碎步慢慢颠是最好的安全保证,特别是遇到那种有青苔的石阶;平路防火道:可以按平时的路跑配速或者慢一两分钟,前提是不爆心率;缓坡:前期能跑还是省着点体力,后期可大步快走。太难走的路段:一步一步慢慢挪吧,不要抱怨,抱怨也么用,只要方向是对的,保持向前行进,离终点就更近。
个人赛程身体状况
因天气基本是雾天,空气湿度大,气温在十几度范围,消耗水量不多,除了cp8到终点那段需要多带一点水外,基本一瓶饮料一瓶水就可以满足用水量了,前面48公里一直背着两瓶农夫山泉算是白背了。
在cp7 之前,我的爬坡心率基本没有上去过,但是经过16公里,1600的爬升,在cp7站点坐着就不想起来,跑也跑不动,这个时候应该是凌晨三点这样,到均益村那三公里水泥路断一直处于快走状态,在均益村恍惚了好久才出站,上坡乏力,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凌晨6点天亮,后面的选手追上了不少。以往我都是越到后程越有劲,超越几个选手是没问题,这次这个状态可能是我没有像样地跑过夜跑,身体不适应当前的强度;也有可能是我在每个站点休息的时间不够,导致肌肉一直处于绷紧状态,到了一个临界点然后就整体松弛了,身体的潜意识做反抗了;也有可能一周前梅里四天少睡眠重装徒步114公里回来身体没有回复完全造成的。
赛后回到酒店,感觉右脚髂胫束有点疼外,稍微拉伸一下,感觉肌肉会舒缓一点,洗澡后并没有马上睡觉,感觉特别想吃肉,就自己去酒店附近小炒两个菜加一瓶啤酒,买点水果,消费七十几犒劳下自己。回到酒店等老梁他们洗漱好一起为国旗妹庆生,又喝酒到十点多才回到酒店休息。
补给方面:基本上是一个补给点一个到两个肉包或菜包,标配一碗白粥+咸菜,辅助吃点可乐、桔子、香蕉和圣女果等,个人带的两块压缩饼干也在后程吃了。
装备:除了强制装备外,没有换装,穿的是压缩长裤,长袖外套一件短袖,山顶了就穿上冲锋衣,没有用上羽绒服;背包是用破的奥尼捷越野包,没有带水袋和软壶,就用瓶装水;全程用杖,不用杖会摔得很惨。鞋子穿的是hoka 2代,这双跟着我走过百英里赛道和梅里重装80几公里,应该有七八百公里的历程了,缓震效果好,后面鞋子湿了换了双防水袜。帽子戴的是空顶帽,建议披上冲锋衣帽子,夜间雨雾大,还是得注意头部保暖。头灯用的是黑钻的300流明的,建议买好一点电池,续航有保证,夜间雾气太大,白灯效果不好,可开启黄灯,能见度好。
2020年10月18日14点09分,在浙江龙泉市横溪村终点冲线,赛事用时31小时09分。本想等到13分冲线,奈何不到终点就有人等着了,不好意思不跑,快到终点时,追上女子第一顾海燕,就让她先冲线。
对于极限挑战的看法
很多人对极限的概念可能是国外那种不要命的那种(红牛赞助的翼装飞行等),超长距离连续跑也算是极限运动,很多亲朋也反对这样大强度的运动。其实马拉松也是一个极限运动,超马参与的人数也不多,近年越野跑山运动的兴起,才会有百公里、百英里、330、八百流沙等不同形式的跑徒极限挑战赛。
个人对极限挑战的看法:当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了,想挑战一下自我,去做大多数人认为做不到或者不敢尝试的,并且过程并不是很痛苦,对身体的消耗可控制和恢复,控制自己的心性,不急不躁,不争强好胜,你完成了既定的规划,极不极限那就是他人的看法了。
在山野里独自一人不眠20小时、30小时甚至更多,完成一个百公里+的赛事,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过程虽然痛苦点,但是不一样的体验感知,让你不虚此行,对自己心性的磨练很有帮助,对自我与大自然的认知也会上一个维度。
最终的归宿
近年兴起的马拉松热,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出现了跑步过程中猝死的,每年都有,尤其半马居多。我们不是精英选手,没必要把自己逼得那么狠,突破自我的前提是足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足够有质量的训练积累才去尝试的。
赛事终点永远不是最终归宿,最终归宿是安全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