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师的小说里,有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剑客——独孤求败。
我们知道这位绝世剑客,大多是从《神雕侠侣》里断臂杨过在剑冢修炼玄铁重剑开始。但是玄铁重剑并不是独孤求败唯一的剑。在剑冢里,他留下了一块石板和三把剑,记录了自己习剑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锋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独孤求败的少年时代就是意气风发的,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在河北打出一片天。这里细节不详,我脑补的是一个少年剑客研读剑谱苦修剑法的桥段。少年剑客入江湖,依仗得是基本功过硬,功力深厚。
如今,我们不太会去拎把剑和人拼命,大多拼的是内功。而内功的增长,部分靠经历,多半却是靠读书。内力没有上限,读书没有止境。穷极一生,读书不止,成长不息。
第二阶段—自省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独孤求败已经从一个热血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开始思考的年轻人。剑法从百炼钢变绕指柔,发力从刚猛变诡奇。练剑的回忆从“与河朔群雄争锋”到“误伤义士不详”,独孤求败在深研剑法的同时,已经开始思考朋友和道义的问题。出于道义的愧疚感,这把剑已经被丢掉了。
书本不是生活的全部,和人打交道也是必不可少。在这个过程里。识人辨物知对错,也是我们要磨炼的技能之一。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正确运用我们的能力。独孤求败没做好,我们要做好。
第三阶段—无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独孤求败的境界变化大致是以十年为周期的。三十岁之后,独孤求败进入以力破巧的新境界,称霸江湖。在举世无敌之后,独孤求败从求剑法无敌开始求心境无垢。从剑术到人格,开始去繁从简,返璞归真。
人至不惑之年,在寻求事业巅峰的同时,也会开始观想自己的心境变化。重剑无锋,沉稳老成,这份心境的变化,不似成功的赠礼,更像时间的积淀。
第四阶段—不滞于物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此时江湖已无玄铁重剑,独孤求败的追求从江湖无敌变成了超越自己。也许就是这种不断精进的心态,才让独孤求败成为了金庸笔下的第一剑客,后辈仰望的江湖神话。
这种独孤求败式的工匠精神,成就了他独步江湖的武林神话,却也造就了他寂寥难堪的人生结局。成也孤独,败也孤独。独孤求败的工匠精神有三大特点,值得我们来反思一下:
特点一:独处时间够多
从独孤求败的四剑境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大佬的成长速度是一直加速的,与外界的沟通也是不断减少的。
多一点时间和自己相处,我们会不会成长得更快一些?
特点二:对事业够热爱
独孤求败一生寄情于剑,专精于剑。舍剑之外再无他物。
如果对事业更热爱,更专注,我们会不会比现在取得更多的成就?
特点三:无用社交够少
在独孤求败的四句自传里,我们除了剑境得提升,并没有得到太多其他的信息。但是剑冢之外还有一句话:“余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独孤求败式的无社交是很可悲的,最终落到和鸟做朋友,也透着一种直男式的倔强。这种社交态度放在当下,是不太有市场的。
但是我们合理化降低无用社交,生命会不会更充实一些?
我不想成为独孤求败这样的老光棍,却想成为独孤求败式的行业强者。我在他的故事里,找到了一些方法,也找到了一些问题。
我把这些思考分享给你,不奢望你能成为顶级强者,只希望你能比曾经的自己好一点点。
我是水清亦有鱼写作特训班025陆凯,在简书和你分享一些感悟和思考。
特训营第三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