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今天生日,八十八了。
除了听力不好,其他的,情志思维,还和年轻时一样。吴家,是奶奶撑起的,像许多电视剧里的情景一样,奶奶从18岁嫁给爷爷,分家、当家,成了家里的总指挥,爷爷负责执行。
家里许多孩子是奶奶带大的,忙于生计,小孩也调皮,小时候奶奶给我的印象就是总生气。但是,如果有外人说她的孩子们,她是第一时候怼回去,护着孩子的。我们都成年了,奶奶也老了。有一年,我突然觉得,奶奶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温暖了?像一团柔和的光,坐在她旁边,轻轻地笼罩着我们,在心灵上,还护着我们。
我虽然是家里唯一的孙女,但是也没有得到过特别的照顾。后来我成了大人,也理解了大人的辛苦。记得小时候,奶奶一生气,就说:“你去告诉你爸妈,说我对你不好。”我也顽强地抵抗:“我就是要告诉我爸妈。”但其实,我从来没有告诉过。默默体恤,不善表达,全家人都传承了这个情感方式。
小时候我们上学起得很早,每天都不太情愿。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奶奶比我们起得更早做早餐给我们吃呢!而且,她天天都要做,周末都没有。后来,我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奶奶买了一瓶鱼肝油。小姑姑出嫁时,我听见奶奶哭着说了,我买鱼肝油的事,我不知道为啥要说,但是感觉到了,奶奶心里是很感动的。再后来,我工作后,像小时候承诺的一样,把第一个月的工资,都给了奶奶。那时,大概妈妈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是她还是支持了我。
奶奶是幸福的。儿女孙辈不管自己过得怎么样,都是孝顺的。
但奶奶的苦也是深刻的。两个儿子走在了自己前头。小叔叔过世时,我还在上初中。在那之后的好些年里,奶奶常常坐在门口放声大哭,刚开始,我也会跟着流泪,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几年前,我就说要记录一下奶奶的事迹,写篇文章。回家就和奶奶聊起她的往事。奶奶滔滔不绝,能讲4-5个小时。但感觉说来说去,都是一些家长里短,还有遭受过的苦楚。我不知从何下笔,至今也没有写出来。但是我理解,一个人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在于感受。哪怕奶奶老了,事情过去许多年了,许多人都不在了,奶奶依然可以保留她当时的情绪。
今年因为疫情,我得以在家呆了三个多月,这是离开家乡后的第一次。聊天费劲,因为奶奶偶尔才听得见,我扯着嗓子喊,外面好远的人都听见了,奶奶还听不见。所以,她一般不说话,怕我们嫌麻烦。我于是把电脑搬到奶奶屋子里,处理一些工作和写点东西。奶奶就坐在旁边看着,然后坐着坐着就睡着了。
我想起奶奶,第一个画面,就是她独自一人坐在她的躺椅上,时睡时醒。有时候,整天都坐在那里。常常觉得心里说不出的滋味,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后来我也理解了,这是奶奶的方式,至少坐在这个位置上,她是安心的,是自然的,是她的家。
我唯一羡慕北京人的,是可以随时见到自己的家人。如果不是路途遥远,我现在已经在奶奶面前,祝奶奶:生日快乐!
2020.9.26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