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时刻准备着“死”,但是人生无常,死期难料,人生别离的悲切与苦痛的确让人彻骨扎心,这是人生难逃的宿命。
如果我们能在思考上提前入场,未雨绸缪,谋划有准备的“离开”,那么当我们遇到不能治愈的亲人、朋友或者自己时,才能正向面对死亡,才能尽可能地肯定生命的价值,并承认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们承诺不会提早结束生命,也不会勉强延续生命,肯定疼痛和症状控制的重要,才能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的照顾,协助患者积极地活到最后一刻,并帮助患者家属度过丧亲痛苦。
《人生除此无大事》作者B.J.米勒和肖莎娜·伯杰,米勒是一名医学博士,他也是全球知名安宁疗护专家、缓和治疗师,TED演讲人,同时他还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缓和治疗项目组主任。
肖莎娜·伯杰是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编辑部主任,《连线》杂志前高级编辑、《现成》杂志联合创始人及主编,并担任《纽约时报》《连线》《石英》《大众科学》等知名报刊撰稿人。
本书主要分为:提前计划、应对病痛、一路相助、临近死亡和逝后五部分。今天主要针对提前计划的几点来聊一聊。
一、你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死亡是我们所拥有的仅次于出生的、最为深刻的人生经历。我们难道不应该多谈论它,为它做好准备,用它指导我们的生活吗?
只有10%-20%的人会毫无征兆地突然离去,大多数人都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生命将如何结束。
尽管这种情况会让人不安,但这也确实给了我们时间去适应,去习惯,并作出应对。关于如何走向注定的结局,我们确实是又一些选择余地的,比如,在哪里离去,在谁的身边离去等。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度过最后的时光。为了明确这些选择,你需要弄清楚自己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护理目标”是源自缓和治疗领域的概念,现在已逐渐广为人知。确定护理目标并不仅仅是列出一张优先事项清单那么简单,而是在经历衰老或病弱的过程中,想清楚你当下需要作出的抉择。
这意味着你既要倾听内心的声音,也要采纳他人的建议,与周围的人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你肯定能做出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决定。
你的护理目标将根据以下问题的回答而定:
你现在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你可以失去什么?
你想要接受什么程度和类型的治疗?
你想在哪里离去?
你希望人们如何记住你?
你的这些愿望还需要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包括细节安排和成本花费等。这并不是说你的目标是固定的,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就像你的生活一样。但如果你能把你的目标表达清楚,它们就会变成你人生的指南针。
二、离开之前处理好一切要处理的事项
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要收拾好自己的烂摊子。因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有一部分是物质的:财产、书籍、衣物,还有一些是非物质的、情感的东西。
只有在离开之前处理好这一切,才能确保你的亲友能够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而不是想着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清理你的住所。
没有什么比家人在你离世后为遗产而争吵更让人痛心了,提前梳理和分配家庭物品将有助于避免日后冲突,
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东西,它们很重要吗?你依然在使用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能带给你快乐吗?还是你有一些记忆铭刻在这些家具或者厨具上?或者是你在努力抗拒去思考自己即将离开的事情?也许你是被这些物品的体量所吓倒,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
我们需要腾出点时间来清点自己的物品,反思每一件物品对你的意义,放弃你不再需要的东西,这也可以是一种宣泄。
不给爱的人留下烂摊子,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清理好烂摊子可以给你和你爱的人带来很多资源,摆脱整理遗留之物,包括情感和实物的那种不必要的痛苦,甩掉你的杂物堆,尽力说出你想说的话,减轻你的心理负担,这样你就能更好地享受余生了。
三、留下一些印记
只要你活过,就不可避免地会录下印记。我们需要整理一些自己所能赠予的东西,比如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或者是金钱;或者是自己的故事;或者是一封信;或者是一份道德遗嘱等等。
1.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是名人名言、最喜欢的食谱、艺术品、幻灯片、电影和诗歌等。
2.留下的金钱。可以包含现金、股票和债券、退休金计划和个人退休账户、人寿保险单或者车以及其他贵重物品。
3.留下你的故事。可以讲讲自己的人生故事,留下你的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对你影响深刻的人和想法的记录,给那些爱你的人一种薪火传承的感觉。
4.留下一封信。如果无法当面告诉亲人,你想给他留下什么话呢?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写下来。
5.留下一份道德遗嘱。这是一种把非物质的东西传递给你的亲人的方式,比如你的人生教训和价值观。道德遗嘱是对遗嘱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人生除此无大事》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死亡。也会让生命终结变得少些痛苦,多些意义。
时至今日,现代医学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人类依然无力征服死亡,也无法消灭痛苦,只能让死亡有品质、有尊严,让躯体与心灵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死亡并不突然,而是人生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