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激将——记一次关于鼓励的教育案例
自古以来,“理智”似乎就是成功必须的信条和准则,与之相反的是“意气用事”“心血来潮”“冲动”等等看似很不妥的行为模式,似乎预示着跟“成功”的失之交臂,跟“优秀”的挥手再见。真的是这样么?
理智,理想。正确的选择似乎都与“理”有关,要以道理为先,似乎这样才是最深明大义,最最正确的。可以这一切到了孩子的世界里几乎都要被推翻了,因为这似乎很无敌的“道理”二字在孩子的脑海里却是模糊的。然而当大人自以为是地把“道理”灌输给孩子的时候,是否了解过孩子是否能接受,交给孩子的“道理”又是否被孩子理解呢?如果不?怎么办?继续说?不停的说?还是使用更强硬的手段让孩子必须按照我们说的做?
我并不反对“理智”,但是我想,我们是人,人是有感情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信仰的。如果没有这些,那太可怕了。我们不能否决一切“感情用事”,有时情感和精神的力量才是勇气的源泉。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拥有这些做人最重要的财富,所以我认为想要让孩子有判断正误的能力和作出正确决定的勇气,光靠说教道理是不够的,至少不能是一味的强制实施。但是与之相反的不管不顾,任由着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当然也是不可取的。
我的目标是:站在孩子的立场,用他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分析利弊,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不要忘了给孩子真心的鼓励,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作出决定,并且坚持执行。
去,不去,这是一个问题
一年级,一切都是新鲜的。夹杂着新书本令人兴奋的味道,孩子们怀着好奇、渴望,来到了学校。对于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我来说,何尝不像他们一样怀有憧憬,所以不得不说我和孩子们有很多共同之处,我对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充满了爱,希望我能做到最好,不让他们失望。
开学伊始,事情繁杂,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孩子们太小,需要操心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我虽然累并快乐着但是难免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一直告诉自己,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精神不倒”。我希望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能引导孩子有积极的精神,勇敢的信念。这是我的底线,这是不能妥协的。
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是“白纸”,极为干净,很容易教育。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如果在孩子还没有进学校之前就有些不好的习惯了呢?怎么办?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自律要因材施教。在我的班里有一位男孩子,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父母强势而又溺爱,在工作上强势的父母都有很好的工作,工作也很忙,很少对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作业亲力亲为的监督照顾,可能在周末才会有一点时间陪孩子出去玩玩,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很少不答应,也有一些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可是很难坚持。平时带孩子的是一个自他出生就照顾他的阿姨,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一个阿姨照顾两个男孩子很辛苦,还要监督他们的作业签字等等所有问题,这个阿姨跟孩子很有感情,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也很宠爱孩子,不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我们班的这个弟弟和他哥哥的性格有很多不同,弟弟更加内向,胆小,但又对家长很依赖,也比较任性,家长对于他很没有办法,只要是他不想做的事家长就只能妥协。这些就是这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情况。他当时还因为没有当上班长,不想在音乐课上上讲台唱歌等等事情非常痛苦,让他的父母不得不跟老师经常联系希望老师能一再通融,似乎除了依着他的想法,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只是看着孩子眉头紧锁,流泪总是不对的吧?
一天我又接到了他父母的电话,说是孩子不想上篮球特长课了,都不敢来学校了,原因是拉筋压腿太疼,孩子害怕,实在受不了了,希望我劝劝孩子,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去就算了。我来到学校看孩子一切都还正常,猜想可能是父母给他吃了定心丸,以为今天不用再去上特长课了。到了下午,该去上特长课了,其他的孩子们都走了只有他在教室里哪也没有去,看到我在看着他,他的小脸扭在了一起,好像快要哭了,说实话谁看着都会疼惜,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在这时候妥协。我问他怎么还不去上特长课,他说不出什么,最后挤了几个字大概意思就是不想去上了,太痛苦了。这时他也是上篮球课的哥哥来叫他,还有另外几个同学也来叫他,可是他好像是铁了心的,就是不去。我就先让他们去上课了,我也做好了准备,要启发一下这个孩子。
于是我冷静地告诉他打篮球也好,踢足球,舞蹈,乐器等等这些令人羡慕的技能都是要付出辛苦才能得到的,学习也是这样的,想要优秀就要吃苦,没有捷径。他的小脸似乎更加痛苦了,他一定是在想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痛苦?为什么不能放过他?不能舒舒服服的?我又慢慢地问他,你的哥哥是不是也压腿了?其他孩子们是不是也压腿了?你只要尽力的努力练习,疼痛就会越来越少,会越来越轻松,球会打得越来越好,个子也会长得高高的,你的收获会比你付出的多很多。他似乎在思考我的话是不是真的。于是我鼓励他希望他跟我到篮球馆看一看,很多孩子都在练习,他们也会累,也会疼,可是他们在坚持。我们终于来到了篮球场,可是他还是跨越不了自己的那一步,站在门口哭了起来,我想,他是想打篮球的,但是,他真的不想疼,不想辛苦。这时,走来了一个双眼红肿的小男孩,也是篮球班的,他似乎也是同样的问题,不想上篮球课,这下多了一个战友,我于是多了一个教育对象。他俩遇到知音了,更加痛苦了,我于是对新来的这个“战友”讲了一些我刚才提到的道理,他似乎更容易被我说动。道理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差最后一把火了,还得我来放。我对他们两个人说:“这对于你们来说现在可能是一件最大的事,但是这对于你们一生来说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是很多困难中的一个,有很多困难要比这个更难克服么更难解决,你们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就放弃,那以后呢?遇到任何困难你们都要放弃么?你们是有能力解决的,进了这个门,用你们的勇气面对困难,以后你们就可以自己战胜很多困难,成为勇敢的强者。今天你们不走进这扇门,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也都会一一放弃!你们真的希望什么都做不好么?”那个小男孩对我的话似乎听懂了,他重复了几句,真挚的看着我,而我们班的这位同学似乎还有一些不情愿,但是我看得出来他也理解了我的话。最后,我告诉他,你们都理解了,都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说明你们是勇敢的,你们要相信自己有这个勇气,现在我数三声,你们一起进去,好吗?他们点头了,三声过后,另一个小男孩先进去了,我们班的这个迟疑了一下,我看着他,告诉他,你可以的!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进去了,我的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我跟篮球老师大概解释了一下,希望今天就不要追究孩子迟到的问题了。当我走回班的路上,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详述了事情的经过,告诉她我的想法是不要纵容孩子轻易放弃,特别是在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只是孩子一时的意愿。孩子是需要家长指明道路的。只是有时家长们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何必和孩子较劲,孩子那么可怜楚楚的,怎么能为难孩子。那还要教育干什么?教育无小事,要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说起来简单,更要真的做到。
后来我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当语文科代表,鼓励他为班级服务,再后来他的优点慢慢显现,他懂得感恩,节省,也很愿意帮助别人,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图书、好吃的东西。他变得越来越开朗,大胆,和孩子们相处得都不错,很多之前令老师和家长为难的情况再没有出现过。我想他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不少。
有一天,他和他哥哥都报名参加了游泳测试,他的爸爸在测试之前带他们到测试的游泳馆练习,他的哥哥觉得那个游泳馆条件不好,所以不想测试了,当我听说这个情况的时候,我心里隐隐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受他哥哥的影响也改变主意了。一天都没有什么事,他的泳具也都带来了,结果他突然找了个空子,有点犹豫的告诉我,他不想去游泳测试了,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出来,他并没有坚定他的想法,只是来探探我的口风,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哥哥都不去了。我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我听说你和哥哥都游得很不错是不是?游泳测试是考核你游得怎么样?考核合格的同学是有奖状证明的,你知道么?”听到奖状,它的眼睛发亮了,他是想要证明自己的实力的。于是我又说:我只告诉你三点,你听好了。1.游泳测试的难度对你来说是可以完成的,你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拿到奖状,这是你应得的。2.游泳馆的条件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很差,不会影响你的发挥。3.你是你,你哥哥是你哥哥,你的努力和荣誉是你自己的,谁也抢不走。你明白了么?他说明白了。说完以后我就让他走了。后来他顺利地通过了测试,似乎倒没那么在意奖状了,可能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实力已经得到了肯定,他似乎又自信了一些,更加开朗了。
总结反思: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意识的。我们除了教给孩子知识,我希望我能让他们懂得如何解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问题,特别是跟自身意愿有关的,他们需要做出正确决定的理智分析,也少不了那一股精神助力。那就是做人的勇气,信念,坚持和向往。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拥有这些,缺一不可。
时隔数年,再拐回来看自己当时写下的这个案例,感慨万千,我想念那个孩子,想念那时的自己。从教十余年,多了一些经验,也多了一些困惑,甚至多了一些踌躇。但我一直在挣扎,似乎不想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我希望自己洗尽铅华,重新出发,回到初任老师的时候,多一些冲劲,少一些顾虑,看到当年的自己,我觉得为自己感到骄傲,工作还在继续,教育事业才刚刚开始,在之前摸索的基础上,我似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我是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我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我要用自己的学习丰富我的教育实践,和孩子们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他们都是那么可爱可贵。我希望自己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信念,也多一点勇气,少一点顾虑,做一个孩子们喜爱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