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哪位爷说过一句名言:用三年学会说话,用一辈子学会闭嘴。显然,这是告诫人们,祸从口出,少说为佳,闭嘴为上。
为什么说话多的人就比较吃亏呢?老话儿说:话多语失。话说多了,不定那句话就得罪人了。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就把人得罪了。特别在官场上,特别在封建独裁的官场上,也许一句话能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所以,说话不仅是传递信息,更可能是玩命。于是,为了避免说话得罪人,不少人干脆闭嘴了不说了沉默了。脑子里一万个想法,转到嘴边,打一个哈气,笑而不答,全咽回去了。诚府呀,聪明呀,老于世故呀,老油条呀,老狐狸呀。
这是典型的国人逻辑,什么逻辑?逃避。
既然祸从口出,最安全的方式就是不说话,只要闭嘴了,什么祸都找不上自己,逃避现实。问题是,官场上可以玩深沉装糊涂,现实生活里,不说话怎么行。如果一说话就得罪人又怎么行?
做人的成败,难道真的只在张嘴和闭嘴之间吗?
没文化的老张最近又看了一本叫《非暴力沟通》的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分享出来,或许让很多爱说话的人有所借鉴。其实,做人并不在张嘴闭嘴之间,老天爷既然给了人类一张能说话的嘴,就是让人说话交流的,问题的核心是怎么把话说好。
好,2019年开始了,我们从好好说话开始吧。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跟“暴力”无关,似乎永远也扯不上“暴力”两个字。当然,这里所说的“暴力”,不是肢体上的“暴力”,也不是张嘴骂人的语言“暴力”,这里所说的“暴力”,是人与人在沟通中发生的“暴力”。
沟通中还有暴力吗?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当我们与别人沟通时,也会有各种“暴力”出现。指责、嘲讽、说教、阻止、打断、拒不回答、随口而出的评价等,都是语言中的暴力。而且,这些暴力语言给人带来的伤害比肉体伤害更令人痛苦,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隔膜、敌视。难怪我们经常感叹,不知道哪句话得罪人了,人家居然记一辈子。
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
老张的成长过程,曾遭遇过很多冷暴力的侵袭,习以为常之后,渐渐成了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嘲讽、敌意、刻薄、甩话、指桑骂槐、听而不闻,成为与别人交流的习惯性语言,从暴力语言的受害者变成了暴力语言的施暴者。
更可怕的是,对自己的暴力语言毫无知晓。
暴力语言更多是在熟人、亲人之间使用,因为熟人、亲人更安全更放肆更随意,语言交流一旦随意起来,也就随性了,好听的难听的都能喷出来。越熟悉越亲近的人,暴力语言使用得越频繁,对亲人的伤害也最多。尽管家人之间因为亲缘关系可以一再原谅,但是天长日久,家人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以至于交流起来有障碍,甚至不交流了。
这些年常有老年人被骗的案例,问老人,为什么事先不跟儿女们说一声?老人们往往支支吾吾,或一声叹息,或摇摇头,摆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如果再细问下去,就会发现,老人与儿女之间交流有很大障碍,常常不到万不得已不跟孩子们说话,因为一说话,孩子们就用暴力语言指责他们,所以,干脆就不说了。为什么孩子们会指责老人?再细聊一下,发现老人们长期以来,跟孩子说话的语气、方式、用词也充满了暴力语言,所以,这种相互的语言伤害,最终给全家人带来很大麻烦。
亲密关系是语言沟通最多的,同时也是暴力语言最多的。如何避免暴力语言,举一个小案例。某人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发现家人或在看书或在看手机或在玩电脑,没人搭理她,于是就抱怨:
忙一天了,回家没人理我。
这种抱怨,往往不会获得正面回应,因为谁都不愿意接被抱怨的果,所以她会发现别人依旧看书看手机玩电脑。如果换一个说法,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我在外边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想和你们说说话。
这是一种需求,当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之后,就会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详细介绍了如何沟通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这本书看看,总的感觉是,非暴力沟通是让爱融入生活,把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挂在嘴边,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乐于助人,并拒绝表达抱怨、自私、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每个要素的背后都有很多内容和技巧。
针对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老张的感受是:别管啥事,不要主观猜忌别人,一切都要通过认真观察之后再发表意见,说白了,遇事要冷静。第二在与人交往中,不要评价别人,而是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不要拐弯抹角,不能甩话,指桑骂槐,有话直说,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要明确告诉别人自己的需求,不要让别人猜忌或者等着别人理解你的需求,他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怎么了解你的需求?最后要学会请求别人帮助自己,而不是指责、命令别人。同时,要懂得倾听别人的感受,不轻易打断别人,不轻视别人,有同理心。
总之,看完这本书,老张体会多多,反思自己的行为,很触动。相信老张2019年会有很大改变,做一个好好说话的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一个勤奋做家务的人,一个酒后不胡说八道的人,一个背后不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成为一个中老年妇女喜欢的人。
据说,一个人如果太完美了,是不是就差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