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的第五章,这是本书第一篇的最后一个章节。先前提到过阅读的层次有四个,分别是:
基础阅读
检视阅读
分析阅读
主题阅读。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只涉及到了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两个层次。由此可见,这提出来的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而这个章节《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其实是通往更高阅读层次上的基础。
作者在一开始就半开玩笑的指出:
在阅读的时候,让人昏昏欲睡比保持清醒要容易得多。
如果没有真正阅读手边的那本书,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是为了获得心灵上的成长,就难以保持清醒。这句话实际上再次强调了阅读这两种目标:
- 一个是为了获得成长,增进自己的理解力;
- 另外一种方式仅仅是娱乐或满足好奇心。
只有为了增进理解力获得成长的阅读,才需要更高层次的阅读方法,也真正能够从阅读一本书中获益。想要从阅读之中增进自己的理解力,就必须做一个有自我要求读者,进行主动的阅读。而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素质:
能够在阅读中提出并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你能在阅读时提出问题来,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着去回答这4个问题。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也就是找到这部书的主题,作者如何发展这个主题,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 作者在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在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之后,你有责任对这本书做出自己的判断。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获知了一些资讯,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资讯很重要?不仅仅是资讯,这本书给你了什么启示?
作者认为这些基本问题概括了一位阅读者的基本责任,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读物。上一章节提出的检视阅读,可以对前两个问题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但对于后两个问题,不管用哪种阅读方式阅读技巧,必须以自己主动判断和诸多阅读才能掌握一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是真正完成阅读。同时作者强调:
光知道这些问题远远不够,必须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得提出这些问题并养成习惯,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教给大家如何精准而又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
做笔记,让一本真正的属于自己##
获得一本书的所有权比如买下它,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真正属于自己。想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写下来。
为什么要做笔记###
在书上做笔记对阅读课来说非常重要。第一,他会让自己保持清醒。第二,笔记的方式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思考用语言表达出来。第三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自己记住作者的思想。
笔记的类型###
因为不同的阅读方式,做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有三种完全不同的类型。
- 结构笔记:检视阅读之后回答的三个问题: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这本书在谈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观点或陈述?这些笔记可以坐在目录页上。
- 概念笔记:记下关于这本书的准确性和意义的问题
- 辩证笔记:在主题阅读过程中,针对同一主题,不同作者共同参与的讨论
笔记的方法###
做个笔记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一共有七种。
- 画底线,在重点句子下面
- 画底线的栏外再加一道线,已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
- 空白处做星号,慎用,只用来强调书里十来处最重要的陈述,或可以夹书签
- 空白处编号,标记一连串重要陈述
- 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书中作者与其相关相似或不同的地方
- 将关键句圈出来
- 书页空白处做笔记,最书中最后一页做个人索引,把作者的主要观点和页码依序记下来;书前的空白页,可以把全书大纲写出来。
实际上在一本书上做大量的笔记,比在这本书上写上自己名字或加盖印章,更能在智力上表现出你对这本书所有权。
养成读书的习惯##
作者在这个段落中注重想要强调的是,阅读其实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有很多复杂的技巧和规则。想要彻底掌握它必须有耐心,一步一步的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步得到成长,最后慢慢形成习惯。而是想要成为习惯,就必须一步一步按照规则来。
这意味着两重含义:
- 第一,作者认为阅读是一种技能。在能力三核的概念中,技能才需要大量的反复的实践才可以习得。而不像是知识,只要知道或记住就能掌握。
- 第二,作者提出的练习其实是一种精深训练。这种训练是简单而又强大。是成为10000小时“天才”的必经之路。
我发现,虽然作者强调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但这段话可以用在各种习惯的培养上。成长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提炼规律,按规则大量的练习,然后养成习惯,最后实现目标。
用易仁永澄和小生经常说的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