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它值得深究。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他的评判标准,对事物有着自己的倾向性,从没有绝对的中庸。
从诞生那刻起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时根本没有在为你开另一扇窗的准备。当你真的自己打开一扇窗时,才那么轻松说上帝并没有放弃你。贫穷真的很可怕,可怕到你对他我可奈何,我们不能拿着虚无缥缈的东西去生存。
当我们缺失物质时也缺实了一部分精神世界,或许时间带来了光芒抹平了伤口,但他留下了疤痕。贫穷带来的伤是荣耀盖不住的,可怕的是如果我们未能跨越阶级差别,而来的是贫穷的死循环。贫穷带来的也可能是堕落,我们不能用概率去撞结论。
每一个往上爬的蜗牛,都有这信念的支撑,但只有登顶的那些才有意义。同样我们不能因为挫折,困难而生活。而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战胜那些困难。
我觉得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满足后追求更高生活体验的体验,他们应该互补的出现。一个人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需要的是一定的物质基础,越来越拉大的城乡教育可见,或许一些人获得了门票,但没有游戏的资本。当周围的人和你处于同一生活水平是,贫穷不会显得那么重要,当寒门之子来到打城市去追求学业时,这巨大的反差对心理的冲击可想而知。
生活的迷茫从那一刻起已有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