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买了猪肉股,涨幅不错,成了市场明星,现在特学习一下猪周期股的投资逻辑。
周期股一般经历如下阶段:
1,周期末期产品价格下降,全行业亏损,产能利用率下降,部分产能退出;
2,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
3,供给减少,价格回升,产能利用率提高(80%参考),头部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新进入者逐渐增加。
4,价格到达高点,产能逐渐过剩,价格开始逐渐下滑,进入下一个周期
我们看一下上一次猪周期的情况:正邦科技的股价走势跟猪肉价格基本呈正比,跟产能情况基本成反比,具备研究价值。
14年6月份是上轮周期末盈利的最低点,当年年报第一次扭亏,而后业绩加速,16年8月业绩增长达到峰值同期股价见顶。让我们结合研报回顾一下各个阶段。
1,14年1月-3月,3个月时间里券商共发布2份浅度研报,主要陈述是:
期待业绩变好
2,14年4月-5月,2个月时间里券商共发布5篇浅度研报,主要逻辑:
开始提出猪价见底、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拐点等词汇
3,14年7月-9月,猪肉价格快速回升,3个月时间里共发布7份研报,开始出现实地调研、电话会议等,主要逻辑
业绩弹性大、出现反转、预计下半年盈利、行业景气度提升等
而后猪价回调,股价回落,表现为横盘整理。
4,14年10月-15年2月,年报发布前,6篇,主要逻辑为:
基本确定实现扭亏,股价波澜不惊
5,15年3月-6月,26篇研报,股价从年报后跳空高开一路涨幅116%翻倍。各路牛鬼蛇神开吹,主要逻辑为:
业绩确定反转,大幅盈利,公司股权激励,互联网,变革、收购、模式等各种词
6,15年3月-16年8月,近40篇研报,肉价6月见顶,股价8月见顶,全程业绩持续爆发,股价涨幅196%翻2倍,同期市盈率从200降至20,股价见底后降至最低的10左右,主要逻辑为:
低估、成本下降、经营效率提高、业绩反转等。
周期股做好了往往可以在短期实现远超市场的平均收益,周期股的提前研究应该在市场关注度低,一般慧博上平均1个月一两篇研报时,重点关注行业集中度提升,下游复苏,产能利用率增加等字眼。
周期股投资的核心在价格,应该在价格拐点向上,单季度盈利增长,同行计划投产增加,下游复产需求增加,公司研报数量开始增加,季报点评在六、七家以上时。后续周期如果持续景气,会出现深度研报和吸引人注意的研报标题,反映出的现状就是逻辑被所有人认可,股价大涨,此时宜拿稳筹码。
综合分析来看,业绩不断超预期兑现是股价涨幅的最大源泉,预期阶段的上涨除具有明确的价格上涨外不具有持续性,这解释不通目前市场中猪肉股的巨大涨幅,解释为非瘟对超预期的加成效应。
每个行业投资周期不同,如猪2年,鸡1年,主要凭据是价格,更深入的要去细研究产业链知识,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看过去几年价格的走势变化情况,周期股的市盈率有一定参考作用,利润为负无市盈率或微利期市盈率在一、二百以上时介入,此时呈现全行业亏损或刚刚微利,在低市盈率区间退出,如10倍左右。股价的拐点一般略晚于产品价格的拐点,并先于业绩的放缓。
短期的市场看情绪,中期看逻辑,但长期看的是业绩,周期股从长期来看其估值水平和业绩与股价的匹配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长期来看确定性也非常强。而放眼19年,实在找不出另一个板块或概念确定性极强的,而5G和猪周期作为逻辑上确定性最强的两个板块,第三个走出来的周期板块就是券商,这也是当下券商暴涨的逻辑,本质上都归结到一个核心的原因,那就是“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