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凉如水,露重风轻。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夜晚,我终于可以写一写心中的芦苇了。
春花热闹,极盛之时,一城之人寻春踏青,倾巢而动。秋花就显得冷清了许多,除了菊花和桂花,留有淡雅高洁的名声,很难再寻觅到娇艳的花了。在我的心中,有一种水生植物与花齐名,对它的喜爱程度远大于春花,有一抹浓郁的文化色彩加持着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稍微有些文化底蕴的人就能脱口而出,它似乎成为秋天的一个文化符号。
白色的事物给人一种出尘脱俗的感觉,比如说雪,比如说梅,飘飘洒洒,让无数人喜爱。到了秋天,远远望芦苇荡,白茫茫一片,一穗穗似羽毛轻灵,摇曳生姿,如坠落凡间的仙子,梦中的女神在清冷苍茫的天空下翩翩起舞。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水生的环境让它更具有灵性,似出淤泥而不染的荷,用江水和长天做背景更渲染了一种盛大辽阔的氛围,美得像一幅写意中国画。
到了秋天,文人气质升起,看到凋零的事物,心头难免会滋生一种凄清的感觉,而芦苇荡正符合心中的块垒。深秋时节的芦苇,有一种苍茫迷离的意境,有一种深深的远意,那是文人心中的挥之不去的忧愁,是求而不得的幽怨。夕阳西下,江水表面闪着鱼鳞,一片澄澈。极目远望,芦花如一排舞女,扬起水袖翩翩起舞,将秋天的辽阔,天地间的苍茫,在低眉回首间全都烘托出来。只需一眼,就让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秋景图,而《诗经》中“秋水伊人”将文人心中某个角落念念不忘的痴心展露出来,伊人的眼波如秋水流转,现实中得不到它,在梦里寻寻觅觅,百转千回,幽怨又缠绵。
“白露横江,极目芦苇”,那江水边若隐若现的芦苇不就是那白衣飘飘的初恋吗?爱芦苇更像是一种初恋情结,是情感的寄托,喜欢它圣洁的样子,喜欢它的曲高和寡,飘飘忽忽、若即若离的感觉,让你得不到,又忘不掉,萦绕在胸怀,美丽得像一个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