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无关。说是一周一本书的,本来这篇该写这周读的《秦谜》,但开学以来好几部书都想写写感想,索性让这篇当成前后的分界线,于是题目也就选了一句歌词。河图的《永定四十年》,单曲循环了有一个星期。【突然想写歌评了怎么破(,,•́ . •̀,,)】
先看的是大冰的两部书,《阿弥陀佛么么哒》和《乖,摸摸头》。
这两本是陈志远寒假时候强烈要求强烈推荐的,我当时说自己不喜欢这样身兼多职的作家,他偏说要我先看再评价。以前很抗拒在写东西时提同学的名字,总觉得大家冷不防看到一个陌生的人会影响阅读效果,现在想开了,写东西嘛自己开心就好,让笔底的波澜替你记住旧时光里真实存在的人,让生命不知不觉地留下一些可供回想的记忆。写到这里又想起今天下午有人说起一个又一个消失的朋友,当时我是这么回他的
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该怎么回你,因为这条路上我也弄丢了很多人,如今身边的朋友大都认识了不过一两年,所以照我之前的个性以后她们应该也都消失在时间的打磨中了。想想也是啊,这一辈子那么多阴差阳错,能够在彼此的记忆里留下些什么,已经弥足珍贵了,何必再强求一辈子长长久久的缘分。可是在我心里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时光里总有几个人是不一样的,这部分人也就顺理成章地留下来变成她生命里的星光,万变中的不变,瞬息中的永恒。现在这样写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面对千丝万缕的感情的情绪已经变得很消极了,再也不强求。又想起你之前说我的字变得不再张扬了,也想起我当时回复你说字如其人。所以,其实我才是被时间慢慢磨平了棱角吧,再也没有勇气不顾一切地去撞个头破血流,我也不知道这样到底对不对,仿佛总要经历这个长大的过程,好让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走的平稳。就连此刻打出的一字一句,都较之前的青涩成熟不少。可是想想,又觉得没变,只是已经学会把张牙舞爪的模样隐藏起来,在某些程度上还是不愿意选择妥协,有些偏执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对你们的认真与在意,也是刻在骨子里的啊。就算快两年没见,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委屈,不甘,还有不愿意为人所知地阴暗面。很奇怪哈,平时真的不怎么说话,却好像每天都见,虚无缥缈的友情也没有因为距离变淡多少,反而有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可能早就超出友情的界限了吧,我也不知道。
再接着说大冰。之前百城百校活动的时候他来过明水校区,由于当时实在不待见他,也就没吵着去看。为什么不待见他呢?作为一个耿直的girl,不太赞成他这样既做主持又玩音乐还当作家的人,当然这一点不是针对大冰,所有心有旁骛的作家的作品我都很少去看。后来读了才发现,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记录着这个世界,好让读过他的书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这些故事有了那么一点点不一样。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能强迫自己承认他是一个好的作家。总觉得文章的遣词造句时不时有些困难,表达的情感也过于浮夸甚至由于那些夸张流于表面而不真实,读起来让人尴尬症犯得很厉害。但我不得不承认,那些故事之后,他说的可大可小的道理,确实撼动了心里的那根弦。
读的时候禁不住敬佩,禁不住想那些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角色真的就会在我们身边吗。或许我福薄,还没有机会见到。这没准也是大家如此喜欢他的书的原因,因为身边,因为这个社会中缺了这样鲜活正气的存在,才陷在他构建的美好中不愿意出来。
不论如何,值得一读,可能那些故事不太出彩,听过的道理却足以在心上留下深深浅浅的痕迹。
断断续续穿插着看完了国金老师推荐的《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银行的》。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在准备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考试过了,可我还是没办法弄懂尼克里森说的这样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不过至少,这次考试让我知道了,自己以后大概是不会从事期货这一行业了,实在是提不起兴趣,何况这样巨大的杠杆效应,动辄上千万的交易让我作为一个非风险偏好者看的胆战心惊。因为是一本自传,整个篇幅尼克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叙述着事情的经过,而没有提当时的国际状况。记得上学期读《货币的力量》时候,讲说巴林银行的倒闭跟当时《广场协议》的签订有很大关系。本以为在书中我能了解到更多关于美日货币战争的故事,没想到尼克对此事只字未提。后来答疑的时候我去问老师,巴林银行的倒闭是否跟当时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日经指数如果换个时期的话是否就不会跌的如此厉害。老师也确实肯定了我的想法。所以引起我反思的是,尼克作为这次事件的“肇事者”,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尚且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那么我们这些旁观者呢?那些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在撰稿的时候是否就能站在最中立的立场上理性地看待每一起社会事件呢?其实任何事,只要被人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个人的主观色彩,不论他如何标榜自己的客观性。《秦谜》在解密的时候就说司马迁的《史记》其实本来就代表了他的个人观点。第一手史料是指过去真实存在发生过的事,第二手史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像史书这样的则只能算第三手史料。很明显,史料的可信度是在逐渐降低的。史学家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呢?忍不住想,现在我打出的文字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带有天生的偏见性与意识性。这样想来,突然不敢接着写下去了,生怕自己的错误观点会带来某种不可预知的后果。都说人言可畏,其实笔者也未必好做,各有各愁罢了。
那天兴趣来了就推送了《微微一笑很倾城》。还没看的时候就很多人告诉我是一本少女心小说。用了一节选修课看完了,连王波老师的当代国际关系都没能让我从书中走出来。少女心小说是真的,看完了都忍不住想怎么可以这么完美呢简直人生赢家啊哈哈哈。这样的情节,大概也只能在小说里见到了。那天在知乎上看见一个问题:
所以现在想起来郭襄的结局还是有一点点难过。金庸很现实,这大概就是正统小说跟少女心小说的区别了。
最近看的是李开元教授的《秦谜》。不想多说什么了,之前在好友圈推荐过这本书。
大概就这样吧,再推一次河图的《永定四十年》哈哈哈哈。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