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目】《提问的力量》
【课程领拆】丘恩华老师
【上课时间】2017年10月10日
【作 业】
《提问的力量》拆为己用作业:
一周内,用共情型问题或桥接型问题和一位交流对象(亲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均OK)开展一次深度对话,并记录分享自己的对话收获。
I- 复述重要信息
-
共情型提问
在与他人沟通时,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建立共情关系,提问的方式可以从四个角度入手:
- 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 可以先提出大量宽泛的问题,让人们开口说话,再进入他们感到最舒适和最熟悉的领域。
- 当问题深入时,需要深入聆听对方话语中的线索、语气和心情,以及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与眼神等,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
- 表达同情和兴趣,但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与客观,这样就不会做出评判,能提出客观的问题或建议。
-
桥接型提问
为了鼓励人们在不想开口说话时开口,可以用下面的技巧:
-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以及问题的本质是否符合目标。
- 开场的安全范围——避免触发防御性的问题、不要指责。
- 关注陪伴与正面回应。公开肯定他们并提交奖励。
A- 联系经验与应用
- 共情型提问
在孩子养育方面,老人多大过于溺爱,为他们做好所有安排,做完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基于这种情况,父母倾向于表现得更为严厉,对孩子施加更多惩罚。
小侄子在家撒泼耍赖不吃饭挨打了,老人护着,后来转化为大人们之间的争执。老人觉得打孩子就是不对,家长觉得孩子太过分就该挨打才会改正。这种争执使老人内里难过。
家长与老人的出发点:希望孩子好,只是处理方式上完全不同,老人竭尽所能地为孩子多做事情,家长希望孩子具有独立性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安慰老人的提问角度 :大家是否都希望孩子好?方式方法是否存在差异?
表达同情:理解老人出发点与家长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大家的方法是有差别的,所以并没有根本上的矛盾,只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况下协调方式方法而已。
关键:要表示对老人的理解,理解他们出发点与动机与家长一样都是关爱孩子的。只是希望帮到孩子的方面不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