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觉得我在慢慢地成长起来,心灵的旅程。我开始学会坦然接受那些明面上的失败,去找寻失败背后真正有价值的,属于我自己的胜利。
这次比赛,并没有取得我自己想象中比较好的结果。不知道其他选手是怎样的,我的确是拼尽全力了,和去年院赛几乎一样的结局,自认为准备得很周全,反复练习,满是信心等待结果,但结果并不尽人意。
成长总是要撕裂自己,要颠覆自己的认知,对吧。
按照成败归因理论,一件事的失败,不能归因于运气,不能归因于能力,而应该归因于勤奋。或许我还可以更勤奋一些,把评委可能会提问到的问题也准备一遍。或许我应该把每一课再更加仔细地多打磨几遍。但我不能完全归因于勤奋,我相信我和大多数选手一样勤奋,我可能比很多人花了更多时间精力在这件事上,如果完全归因于勤奋,我可能会被逼疯。
你要说我方法错了,我其实并不确定,很多人不需要逐字稿这种东西,他们只需要设计大概的思路框架,但我做不到,我的思维,语言组织能力并不灵活,没有逐字稿的话,我可能没办法把课完整地讲下来。
我发现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像比赛,考试,就业很多时候也看运气,也看临场的发挥,也看一个人原本的智力能力水平,也看先天优势。有的人天生普通话字正腔圆,让人听着舒服;有的人天生擅长演说,语言组织能力强,无需多加练习;有人天生气质优良,长相姣好,无形中就加了印象分;有的人天生临场应变能力就强,记忆力就强……
总会遇到比你强的人,总会有人可以很轻易地拿到你拼尽全力也拿不到的成绩……但,也总有人把你当成羡慕的对象,认为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是普通的大多数吧,没有什么过人的优势,也没有特别的缺陷,我的赛道对我是相对公平的。
幸运的是,我有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自己的星辰大海在哪里。不幸的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政策变动很大,我很不确定未来自己能不能顺利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我也不确定未来自己会不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好啦好啦~对比和担忧是没有意义的,看看我的收获吧。为了准备这次的比赛,我和考研的人一起暑假留校,起早贪黑,写逐字稿,写教学设计,反复打磨,录制成视频。虽然比赛范围最后发现只有七年级上册,但我已经完成了初中地理每一课的设计。为了写一课的逐字稿,我参考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借鉴并且融合自己的想法,每一课都要打磨到自己满意的,没有敷衍。粗略估计,光是逐字稿就码了14万字左右。
这是属于我的成就,以比赛为驱动,磨练我的基础教学技能,现在我可以自信满满地说,我完全可以胜任初中地理教师这个角色。没错,名次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很有效率地完成了一件我一直想做的事,一件迟早必须要做的事,未来我走上岗位,或许不会为了备课而太过于苦恼,那堆逐字稿教学设计录课视频就是我大学里给未来的自己最好的礼物。将来我就能空出时间精力用来学习班主任技能,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所以,小黑,为自己的成就欢呼吧,虽然又失败了一次,但你又成长了一点。
接下来是田家炳国赛,这次要准备的是高中地理的内容,比赛时间还没有确定,不论结果如何,都应当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