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 0121 筝小钱
01 不同的阅读阶段
(1)学生时代和工作初期:当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广、专业积累不够深,连基本的学习、工作都有难度的时候,“虔诚”是第一步,你还没有能力质疑的时候,只能海量的获取信息,当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已知信息就会在思想里碰撞,你就很想知道,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有效果的,但你又没有很好的试验场,于是,你懵了。
(2)岗位技能学习阶段:工作一段时间后,不管是时代变化了还是技能更新了,总会有各种新、奇、特的技能涌现,逼着自己不得不去投入学习,或主题阅读,或广泛涉猎,这时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打通任督二脉,否则你的脑子就会——浆糊了。
(3)剥茧抽丝阶段:读书与做个人品牌一样,必须聚焦一个点,你可以广泛的阅读各种兴趣爱好图书,但必须聚焦于你想解决的问题,否则很快就会陷入知识的海洋里——乱了。
(4)没人提的阶段:这时候的人们,不论是读书方法还是阅读目的,没人有空明说、细说,除非他向我一样不火,有空在这简单说几句。
02 阅读的目的
这并不是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年代,如果读完一本书能解决你最近一周的心中苦闷,那这本书已经极佳,或者说你的读书方法已经极佳。相信每个人都承认,读书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目的的。
那么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不同阅读阶段读书的目的都不同,在我定位“讲书人”这个标签之前,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解决工作、生活中最近两三周出现的问题。
我有很多书,但不属于囤跟生活断舍离一样,书哪有那么多也许、可能会用到的概念,我买之前从购物网站、豆瓣看过这本书有解决我问题的章节,所以才会下单。
03 纸质书OR电子书
要不是因为要完成一个任务或者一个挑战,我是从来不看电子书的,除非像张亮老师的纸质书根本买不到,只能去买电子书。
为什么不买电子书?
除非你借我5个IPAD我能对着看,否则,你很难呈现给我5本书对着看的效果。有些章节和问题在不同书里面的解释是不同的, 有些知识在不同书里的解释是差不多的,这种串联思考和对比考证的方式,用电子书很不方便。
碎片化时间我也不读书,有那个时间,我更愿意玩会儿开心消消乐放松下,我不认为碎片化时间能把书读得很好。
04 阅读方法
(1)便签法
便签法RIA适合于初步接触的人,还不习惯或者无意识读书需要结合工作和生活思考的人,当你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自然而然的去想:这些内容跟我要问的有什么关系,这些内容与我的工作生活的关系。
(2)我的阅读方法
我的阅读方法比较笨,一般人都坚持不了,不管我是有意识地去做“讲书人”还是无意识的去做“讲书人”,我大概的阅读方法都是这样的。
A.逐字阅读
我首先是逐字阅读的,我也会速读,速读的时候都是这本书我已经逐字阅读过的基础上。
一本书我会逐字阅读,没有什么通用的符号,全凭心意甚至全靠文字记录,这句话警醒我,这个故事不错,这段文字的逻辑结构和思路可供借鉴,这个章节可以做写作素材,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都懂却没有解决问题,标问号。
B.留白工具
从易仁永澄老师那里学到“留白工具”,就是遇到问题先标注,推进时不要被不明白的地方绊倒。读书亦是如此,可能你读着读着前面难懂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C.电子版整理
逐字阅读和标注完之后,我会把所有的已标注的已划线的都整理到石墨文档里,我非常认同古典老师的理论,我也曾经很认真的用手绘笔记、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过一本书的重点,但我发现根本就没办法检索,等我回顾问题的时候我还是得去翻书,后来还是回到我最传统的阅读方法,逐字码进石墨文档。
但是这样就结束了吗?码字进去有什么诀窍吗?
在码字的过程中,一是记录一是回顾,同时伴随着思考,可能自己标注的内容都是同一个主题,那就需要用合并同类型的方法重新调整顺序。而且我发现不管多牛的作者,他的前后章节肯定有重复的,你在整理的时候不得不重新调整顺序,所以“合并同类项”是笔记整理的基本方法。
D.读后输出
整理完成之后的输出也很关键,有人用读书笔记,有人用书评,不过都是写出来,我也走过,但总是发挥不出或者无法完整的表达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和经验,所以我喜欢讲出来,讲给身边的同事听,讲给社群的小伙伴听,有时候讲一段,有时候也去讲一个小时。
我妈妈是个教育家,她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你题目做的再好都不如把这道题讲透,你如果能讲透一道题你就能做通一系列的题。读书就是这样,你讲明白一本书,你这个主题的书都会融会贯通,后来再去读相关的书,哪怕还是逐字阅读,你都会比扫读的人读得快,读得懂。
=====================================
END
讲书人筝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