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考试的战场早已悄然转变。从六七十年代比拼体力,到八九十年代比拼智力,如今的中高考,更多的是一场 “心力” 的较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状态对学习效率和考试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心理力量的强大程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在学业上能达到的上限。中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考核,更是对考生心理素质的一场大考。接下来,我们将从 “目、心、手、脚” 四个方面,为备战中高考的学生们提供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助力他们练就强大的心理力量。
一、“目”中无人 —— 专注当下,屏蔽干扰
在心理学领域,专注力被视为提升学习效率和保持良好心态的关键要素。当我们专注于某一事物时,大脑会进入一种高效的工作状态,减少外界干扰对情绪的影响。然而,在备考过程中,许多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比如,有的学生在自习室学习时,会不自觉地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习进度。看到别人翻书速度快,就担心自己复习得太慢;听到旁边同学讨论难题,明明自己已经掌握,却还是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盲目比较和过度关注外界的行为,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还会扰乱原本的学习节奏,引发负面情绪。
小李是一名高三学生,他成绩中等,一直希望在高考中取得突破。然而,进入高三下学期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每次在自习室,他总是忍不住观察周围同学:看到同桌做试卷的速度比自己快,就觉得心慌,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题太慢;听到后面的同学讨论某道难题,即使自己已经会做,也会担心是不是还有知识漏洞没掌握。这种状态导致他学习效率低下,情绪也越来越焦虑,成绩不升反降。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 “目中无人”,专注当下呢?首先,在学习环境的选择上,尽量挑选安静、干扰少的地方。如果自习室比较嘈杂,可以尝试佩戴降噪耳机,减少外界声音的干扰。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将视线聚焦在自己的书本、试卷上,给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时间限制。比如,在接下来的 40 分钟内,专注完成一套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这个时间段里,不去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此外,还可以采用 “番茄工作法”,将学习时间划分为 25 分钟的专注时段和 5 分钟的休息时段,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自己的专注力,逐渐养成屏蔽干扰的习惯。
二、“心”无彷徨 —— 调整心态,接纳情绪
面对中高考这样的重大考试,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心理学中的情绪接纳理论认为,当我们抗拒或压抑负面情绪时,它们往往会变得更加强烈;而当我们选择接纳这些情绪时,反而能够更好地调节心态。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负面情绪时,第一反应是排斥和抗拒,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这种想法不仅无法缓解情绪,还会加重心理负担。
小张是一名初三学生,平时成绩优异,对中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随着中考临近,她开始出现失眠、焦虑的症状,一想到考试就心跳加速,甚至在模拟考试中出现了怯场的情况。她不断告诉自己 “不能紧张”“要镇定”,但越是这样,情绪就越糟糕。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开始尝试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她每天花 10 分钟时间,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情绪,不做任何评判,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内心的感受。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焦虑情绪有所缓解,学习状态也逐渐恢复。
调整心态、接纳情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天早晨起床后,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 “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定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 “这是一个提升的机会,我可以克服它”。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变潜意识中的消极想法,增强自信心。其次,尝试冥想和深呼吸练习。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缓地呼气,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每天进行 15 - 20 分钟的冥想练习,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平静内心,缓解焦虑情绪。此外,还可以写情绪日记,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梳理情绪,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手”中有法 —— 行动赋能,提升自信
行动是缓解焦虑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我们制定清晰的计划并付诸实践时,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稳定情绪。然而,很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虽然心里很着急,但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变得盲目和混乱,进而产生焦虑和不安的情绪。
小王是一名高二学生,他成绩一般,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复习。每次翻开书本,他都觉得知识点太多,无从下手。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越来越焦虑,甚至开始逃避学习。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他将学习内容按照学科和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将大目标拆解为每日小任务,比如每天背诵 20 个英语单词、做 10 道数学练习题等。完成一个任务后,他就在计划表上打勾标记。随着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他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学习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时间,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将学习内容按照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其次,准备一个笔记本,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写下来,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这样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还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此外,整理错题本和制作知识卡片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整理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制作知识卡片,将重要的知识点、公式等写在卡片上,方便随时复习和记忆。当我们通过实际行动让复习更加扎实,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时,面对考试自然就会更加从容自信。
四、“脚”下有路 —— 规律运动,释放压力
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改善情绪,让人产生愉悦感和放松感。同时,规律的运动还能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有效缓解考前焦虑。然而,在备考期间,很多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减少甚至停止了运动,这种做法反而不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小赵是一名高三学生,进入高三后,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于书本和试卷之间,很少进行体育活动。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他开始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的症状,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后来,在家长的建议下,他每天抽出 30 分钟时间进行跑步锻炼。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晚上睡眠质量也提高了,学习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
为了通过运动调节身心状态,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喜欢户外运动的学生可以选择跑步、骑自行车;喜欢室内运动的学生可以进行跳绳、健身操等。建议每天安排 30 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此外,还可以将运动与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放松身体;或者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打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缓解学习压力。
在中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强大的心理力量是考生们披荆斩棘的利剑。通过 “目、心、手、脚” 四个方面的情绪管理,专注当下屏蔽干扰,调整心态接纳情绪,行动赋能提升自信,规律运动释放压力,相信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让我们一起为梦想而战,用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书写青春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