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带孩子去按摩,遇到很多“问题”孩子,越来越觉得学育儿简直是在幸福自己,造福社会!每天看到因为父母的问题而发生问题的孩子,都会忍不住说几句,没想到今天居然有家长按摩完不走,专程等我,那我就不客气啦,有啥说啥:
一、有位奶奶,咨询孩子快四岁了,剖腹产,听力、口腔没问题。问题是除了叫爸爸妈妈不说任何话,爸爸妈妈叫的挺清楚的,有需求用动作表示。她去儿子家看到这个状态心急火燎的。说儿媳妇就很内向,不说话,买一大堆的玩具哄孩子。典型的错过语言敏感期,严重缺爱的孩子,从婆婆的描述来看,孩子妈妈应该产后抑郁一直没消除。
我的建议是:孩子是父母的功课,如果妈妈觉得没问题,当奶奶的只有建议权,因为你既不能出钱,又不能出力。孩子的语言训练既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还需要无条件的爱,你这不在孩子身边的奶奶帮不上忙,就不要去挑媳妇和孩子的毛病了。
二、男孩,五岁,顺产,妈妈带。问题是无论醒着睡着,不断的咬下唇。典型的缺乏安全感,口欲期剥夺。
我的建议:妈妈多重力拥抱孩子,表达爱,忽略咬唇的行为,和全家人达成共识,不要去强调、管教孩子。做触觉脱敏训练,至少坚持一个月。发现咬唇就用食物,游戏,玩具去分散注意力。
三、男孩,六岁,顺产,老人协助白天带。问题是挤眼,往一侧咧嘴,貌似抽动症。
我的建议:接纳孩子,不做纠正,做脑测评判断原因。
妈妈说没时间带孩子去。我说:“孩子如果是生病了,你不会不让他咳嗽。可是孩子如果是抽动症,也是病,你却不让他去自救,还不帮他找原因,你这样的意识谁也帮不了你啊!”
……
不懂孩子的家长太多,总是自以为是的用无知的爱去“害”孩子!如果有考核的话,80%的家长是要被淘汰的,可惜做父母不要上岗证。
“佛渡有缘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