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欢乐大巴扎
我喜欢在所到达的城市随意漫步穿梭,将自己迷失在陌生的街头巷尾,有时是有所企盼的寻找,为一些不曾揭开的谜底,有时是漫无目的的匆匆路过,不为留下自己过客的身影,只为认真打量眼前新奇的世界。
乌鲁木齐是个整洁安静的城市。在街头东游西走,乘地铁,坐BRT。我乐于看见为我指路的大姐,满脸真诚与灿烂的笑容,在我道谢后,还会一直目送我的背影。
我会被路边等车的大眼睛小姑娘所吸引,大方可爱,稚声嫩气地大声唱儿歌,还会骄傲地看看周围被她吸引的赞赏目光。
我会被洋娃娃一般的维族小宝宝迷得走不动路,那长长弯弯微微上翘的睫毛,萌萌的表情,能融化天山的冰川,何况我的心呢?
我会寻着导航爬上红山公园的赤色峭岩,装作是当地人,淡定从容地鸟瞰乌鲁木齐河静静流过这座城市,期待蛋黄一般的落日从对面山肩一点一点滑落,一任霞光将青灰的向晚绘出梦幻醉人的色调。
我能真切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对于这座有底蕴有历史的城市,我一定会抽空去博物馆转转,与那些雍容的雕像、精美的织锦和轻覆着历史尘埃的陶罐打个照面,玩味这些珍贵的文物是怎样将过去与现在永久的连接起来。我闻到一种遥远而又隐秘的气息,亘古不休,而又略带愁伤,仿佛来自千年之遥曾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心底深处。心中不觉感慨,历史的河流该有多么漫长,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又是何其短暂。
对于偶尔抵达的地方,我们只是匆匆路过,甚至,对于人世间,我们也只是无名过客,“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我们何不“天涯踏尽红尘”,追寻世间的缤纷美好,邂逅路上有趣的人们,与所见之美“一笑作春温。”。
在博物馆还真遇到一位小可人。身着红色志愿服的小姑娘,约略10岁左右,正在利用课余时间做义务讲解。小姑娘神情自若,像个敬业的小大人,带领一波又一波到访者参观、讲解,本来是馆藏精华部分古代干尸展览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新疆民族风情陈列,可这些展览都不及小讲解员能吸引我。小姑娘从容自信,口齿伶俐,侃侃而谈,令人颇为叹服。不知是怎样有见识的父母,培育出如此优秀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孩子从小能有这样专门的训练和社会实践,是多少课堂知识都无法企及的宝贵经历。
这里的夏季天长得有些奢侈。同样的太阳,在这里却格外的慷慨,晚上九点十点还不舍得收起光芒,让这座城市的人们可以更加从容淡定地享受悠悠然散漫时光。
结束一整天的培训,时间还充裕的很,我便直奔新疆国际大巴扎。据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巴扎,人们常称其为“新疆之窗”,来这里的游人,一定会透过这扇窗,感受一份有西域特色的别样民俗风情。
我却喜欢称之为欢乐大巴扎。
喜欢美食的,可以在这里大快朵颐。烤馕、烤包子、抓饭、拌面、油馓子、油塔子、奶茶……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浓烈香味,看着各种新奇的美味释放出诱人的色泽,听着或响亮或慵懒的拖着浓浓维族腔调的吆喝声在耳畔此起彼伏,我忍不住冲向各个小吃摊位,左瞧右看,绕着小吃街走了几个来回,垂涎咽了又咽,还是无法决心吃什么好,都想尝尝啊,只恨自己没有海纳百川的胃口。
喜欢剁手的,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洒。沿街的商铺,摆满各色民族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华丽缤纷,闪亮的银器,精美的地毯,华美的服饰,玲珑的小饰品,令人眼花燎乱。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葡萄干、巴旦木、红枣、核桃干果摊子,也是相当的壮观。买不买并不重要,只是浮光掠影地瞧瞧,就足以感受这份美妙繁华的市井气氛。
我喜欢欣赏伊斯兰风格的建筑,静立在柔美的夕照中,散发着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情。
我更喜欢沉浸在载歌载舞的人群中,感受着他们奔腾的欢乐,让浑身的热血都随着不羁的韵律沸腾奔涌!
露天的舞台,已经被欢歌快舞燃起浓烈的激情。热情奔放的旋律,在高扬的裙踞上翻飞,绚丽多姿的舞蹈,挥洒出豪放不羁的情怀。最喜欢那青年男女的对舞,节奏明快,热情活泼,每一个或矫健或婀娜的肢体语言,都传达出太阳般光辉明朗的情绪,每一幅眉目传情的神韵,都是掩饰不住的欢乐与甜蜜的密码!
舞蹈是藏在灵魂里的语言。这是一群怎样快乐的人,才会迸发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千言万语?能歌善舞民族啊,真的令人羡慕,他们的时光是以音符、旋律与舞姿编织而成的华丽锦缎。歌与舞,对这些淳朴、真挚而率性的人们,犹如空气与阳光般不可或缺。这是我们这些内敛的汉族人永远无法企及的。
台上的舞者沉浸在一派狂歌劲舞中,台下的素人一样也是自顾自陶醉在简洁而不失优美的维族舞蹈里。他们不担心会喧宾夺主,抢了台上的风头,他们甚至并不在乎是否有人围观,就那样投入地自娱自舞,率性自如,享受其中。
最为引人兴趣的是大巴扎入口处的空地上,一片新疆舞的欢乐海洋啊。类似于我们内地的广场舞,但规模大得多,人山人海,自发形成圆形舞场,内里舞的人浩浩荡荡,外圈看的人密密麻麻。
看得出,舞者大多数是当地少数民族,也有个别被舞者热情邀请加入的游客,那些略显羞涩,动作生硬,缩手缩脚,甚至有些怪模怪样的就是了。不过混在一大群舒展流畅的娴熟舞者中,他们并不太能惹人注目。
大家引颈垫脚、瞠目张口欣赏的,是正宗的新疆维族舞。
真的太令人的着迷!
与之相比,我们的广场舞都不能叫舞吧,大概只能叫机械式老年健身操,何来美感与情趣。
令人新奇的是,这里跳舞,可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宠。在激情飞扬的舞场中,不但有耄耋银发的老人,还有朝气勃勃的年轻人,甚至稚气嫩嫩的孩童。我终于明白了,歌舞之乡,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歌舞天赋,每个人都拥有掩饰不住的舞蹈冲动,音乐想起,踏歌起舞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真羡慕他们的随性自在,让我们这些儒家思想熏陶得拘谨内敛情绪不露的木然心绪,都漾起了丝丝波澜。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使者,每个人,都是灵魂的舞者。他们步伐简朴流畅,舞姿轻盈随性,不需要规则,不需要整齐划一,每一次昂首立腰,每一处回旋甩手,每一个翻腕耸肩,每一刻扬眉转眸,都那样优美撩人,行云流水,缤纷倾泻。最动人的,莫过于舞者丰富的表情,每一张脸都洋溢着灿烂和迷醉的笑容,那些满足的,甜蜜的,诙谐的,活泼的,传情的笑容,都是来自心底深深处的明媚与清朗,像阳光一般,洒满来自天南海北的旅人们沧桑的心田,流淌在向晚街市里靛蓝色的空气中。
“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大概是对这群热爱歌舞的人们最贴切的诠释吧。
我挤在围观人群中,被这欢乐的波涛推搡着,心儿漾漾,在舞者身体微微前倾盛情邀请下,几欲抬步探入舞池,终究只回敬个礼貌的微笑和轻轻的摇头。走不出自我?谈何洒脱逍遥啊!
喜欢极了这欢快动人的气氛。翌日黄昏,仍旧踏着的黄昏的暖光,重游大巴扎。
这一次,直接一头扎进欢乐的舞蹈海洋中,再不肯去看一眼街市琳琅的货品。
只可惜,仍然没有勇气步入舞池。再次做名旁观者,再次,让自己的内心跟着悸动欢畅。
这里的人们大致会起舞欢乐到午夜12点吧。他们的幸福每天都要比我们延宕许多。
难怪,那轮热情的太阳迟迟不忍落下,皆因,这里的时光太过美好,这里的人们太过逍遥。不急,不急,就让岁月像这样快乐而单纯地流淌吧,明朝,太阳一样依然会升起。
不得不离开这殷实的喧闹,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仍旧在脑海闪动。耳畔却莫名想起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新疆老歌。记得年少时,初初与新疆的相识,仅仅凭藉这些优美的旋律,便在心中烙下了辽阔、深情、唯美的印记: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材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她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归程,我无数次深情回眸,无数次留恋张望。
回首那片神奇美丽的土地,追忆曾经邂逅的美好时光。
心中默念:我一定还会回来。
(完)
(2018年8月、2019年8月两次入疆,太多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照片,值得永远珍存,陆续将所见所闻与所感所想一一记录成文,并配图编辑完成以上13篇游记散文,共计200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