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样妈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快乐,狗年旺旺旺~
春节又到了,最怕就是走亲访友时,被(并不太熟的)亲戚们问一些刁钻的问题。
“怎么还没谈男朋友啊?买房了吗?过年发了多少年终奖啊?”
而对妈妈一族来说,这还不算什么,最不能忍的就是熊亲戚们“以大欺小”,把矛头指向我们的孩子。
这不,昨晚小样妈带小样吃年夜饭,就刚领教过亲戚们的连环考验。
“怎么不叫人呀?”
“饮料给我喝好吗?”
“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呀?”
突然好怀念小样还不会说话的时候,那时,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好(反正也听不懂)。
那么问题来了,遇到上面这种躲不开的情况,怎么做才能既保护孩子,又不伤了和气呢?
小样妈最近刚学了心理学博士刘轩老师的《小群体沟通术》,结合我自己的思考,给大家分享三点技巧。
1 对孩子的成长特点有个谱
处理任何育儿问题,第一步不是急着学习具体的技巧和方法,而是应该回到孩子身上,了解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
比如老一辈的人会觉得,懂礼貌、爱分享是孩子从小要培养的美德。2,3岁的孩子都会说话了,不叫人、不分享就是不对。
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发展自我意识。他们不懂为什么要和一个陌生人说话,还要把自己的饮料分给他。
他可以叫人,可以分享,但只有在他愿意的时候,对他喜欢的人做这些事。
礼貌和分享对他而言,只和他的意愿有关,和道德品质无关。
而我们要做的应该是示范和引导,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强迫和指责,只会伤害他的自尊和安全感。
所以当长辈指责孩子不懂礼貌、放不开、小气的时候,妈妈们一定要站在孩子这边,尊重他,支持他。
2 态度友善,不直接对抗
话说回来,怎么支持孩子呢?要像网上说的那样,直接怼过去吗?
大可不必。
虽然我们不认同长辈的观点,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但大部分情况下,对方都不是恶意的。
她们只是明明不太熟,却还想装熟,表达一下自己的关心。
遇到很久不见的朋友时,我们也会一时嘴拙,不知道聊什么好,又怕什么都不说,显得自己不热情,对吗?
所以我们最好能保持友善的态度,别急着反驳长辈。
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给孩子示范如何控制情绪,如何用智慧解决问题。
比如昨天,小样一入座,亲戚便纷纷拥上来,等着他一一叫人。小样显然很紧张,一边警惕地看着大家,一边闭口不言。
有亲戚开始给小样贴标签,“这么小气啊,都不叫人。男孩子要大方点嘛。”
看小样这么紧张,我一边陪着他,给他安全感,一边笑眯眯地和大家打招呼,给小样做示范。
然后再和大家解释说,“我们小样只是有点紧张,一会儿熟了就会叫人的。”
果然,晚餐进行到后半段,小样就活泼了起来,愿意开口叫人了。
虽然不是很大声,但我还是很欣慰,因为那是他主动叫的。
3 找共同点,“拉拢”对方
当然,事情并不总是那么顺利。要是遇到固执的长辈,一直喋喋不休地说教个不停,该怎么办呢?
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找长辈和我们的共同点。比如都是父母,都是女人,都年轻过。
这样他说我们,就等于是在说自己。
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长辈说孩子不叫人没礼貌,我们可以这样接。
“阿姨,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孩子是应该懂礼貌,尊重长辈的。我也是一直这么教他的。”
先肯定对方,这样她就不会马上跳起来反驳你了。
“阿姨,我们都是妈妈,你一定懂为人父母,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对吧。”
找和对方的共同点,都是妈妈,都为了孩子。
“我觉得小孩子不仅要懂礼貌,最好还能大方,有主见,你说对吧?”
问长辈的意见,等她说“是”。
“所以我现在会尊重他,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叫人。一般来说,只要他和大家待一会儿,熟一点,就会主动叫人的。”
有了前面的铺垫,长辈自然不能再说什么了。
有时候,碰上特别有“表达欲”的长辈,上面这一轮短短的对话显然还不够。
这时,我们只要坚守住“态度友善,找共同点”的原则,不断地把长辈“拉拢”过来。
或者,如果你有时间和耐心的话,也可以请对方分享她的经验。这样,长辈忙着聊自己的故事,就不会再针对孩子了。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永远是父母
最后,想安慰一下妈妈们。
我们因为太爱孩子,所以想时时刻刻护他周全。
但孩子并没有那么脆弱,一年见不上几次的亲戚,也并不能对孩子造成多少伤害。
对他们而言,成长中真正有影响力的重要他人,一定是我们。
所以即使长辈说了些难听的话,只要我们始终陪在孩子身旁,给他陪伴和支持,并告诉他,
“妈妈知道,你不是没礼貌的孩子。你会给爷爷奶奶捶背,给爸爸妈妈拿拖鞋,可贴心了。”
这样,长辈造成的负面影响,自然就消失于无形了。
所以妈妈们放轻松,过年这几天,就陪孩子见见不同的人,感受一下人情世故吧。孩子会看着我们的样子,好好长大。
我是小样妈,复旦金融硕士,儿童心理学博士在读。
搜索(妈妈没时间),期待和你一起,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