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作业主要是让大家重新认识詹姆斯,复习一下教材上讲“学派纷争”时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讲“自我”时的“主我和客我”,以及有关“自尊”的那个经典公式了。另外就是对暴风雨的来临有个思想准备,如果固守传统,不了解最新的心理学动态,我们可能很快就说不到一起,分道扬镳!
“即便是个博士,写了那么多论文著作,最终能印在教科书上的可能连一句话都没有。”这是中级研修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文字背后要表达的意思是,只要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的话,都是出自很有名气的心理大家之口。从那时起,我就不敢小觑教材上的任何一句话。这些教材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它仍是若干心理学者一百多年来心血的结晶。
像威廉·詹姆斯那么有大成就的一个人,在教材中总共出现三次,合起来也就百八十字。查阅了威廉·詹姆斯的生平,被他深深的折服,哇,原来这个人真是天才!
今天下大雨,看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我感觉自己的大脑也是混沌着,不知道怎么写今天的文章。尤其碰到新名词,更是跟掉向一样迷糊着。
“具身认知既不主张物理(身体)一元论,也不赞成心物(心身)的二元论观点。它是一体论,即心智在大脑中、大脑在身体中、身体在环境中。心智、大脑、身体和环境是一体的,类似于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
我理解具象认知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虽然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要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但它们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整体,就如看到认知,就会想到知、情、意合起来就是心理;想到心理,就要想到生理、心理、社会合起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想到人,就要想到天、地、人合起来就是整个大自然,就是宇宙,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六度人脉关系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是指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六层以内的熟人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通俗地讲:"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是1929年,由匈牙利作家Frigyes Karinthy在短篇故事'Chains'中首次提出的。
1967年,美国社会学家Stanley Milgram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检验这一理论,他将其称之为“小世界现象”。他随机从中西部挑选出一批志愿者,要求志愿者们将包裹邮寄给马萨诸塞州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发件人知道收件人的姓名、职业和大致位置。按照指令,他们先将包裹寄给自己朋友圈中根据名字最有可能认识目标的一个人,那个人再依次类推,下一个人再依次类推,直到包裹最终到达目标收件人手中。尽管参与者预计这一锁链至少会包含上百个中间人,但最终成功送达包裹的锁链中平均只有5-7个中间人,使得“六度人脉”理论应运而生。
看完这个六度人脉理论,本来发困的双眼不困了,可能不需要通过6个人,我就能找到一直联系不上的朋友,哇哦,这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我得验证一下,理论就是为实践服务的,学了就得拿来用。
关于情绪外周理论,我是这么理解的。虽然理论中“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的观点和常理相悖,但是如果把情绪和身体看作一个整体,先说这个后说那个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如描述一个人的一生,可以顺叙、可以倒叙、还可以插叙,谁说只能顺叙呢?
当没法用语言说清楚一件事的时候,用画画的形式告诉他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比起用语言描述更要来的清晰。
比如八卦图。《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八卦图中的乾、坤、震、巽、坎、艮、离、兑就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 “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语言是抽象的,绘画是形象的,按照人类思维发展顺序,形象是先于抽象存在的,那可不可以说具象认知更像是婴孩的思维方式。对成人来说,更是一种难得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