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很多朋友分享,一路过来我写日记的心得,写日记就是把自己写明白,很多问题刚开始动笔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想法,随着不断的深入,最终却写成了一个系列。
比如《命运》,刚开始我写的时候,只是因为有个朋友问我:什么是命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从小我长在农村,一直都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那我觉得要是能把命运破译了,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后来我通过深入洞察,一步一步把我的推敲和体验写出来,最终居然写成了一个系列。
很多事刚开始,我们准备做的时候,都只是一个雏形,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有时候也会担心路途会不会遇到什么,当你真正上路后,才发现会遇到很多惊喜和美好。
当我回顾过去经历时,我就有一种感觉,可能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是怎么样的,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勤奋、智慧、勇敢,把未来打造成我们想象的样子,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吗?
比如最近有读者问我,关于佛教圣地祈福之旅的事,就是怎么把这个过程写成游记?并且以游记的形式去展示这个过程,顺带还可以推广她自己设计的物件,当然真正好的产品,卖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这个物品背后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过去我从未写过游记,也从未回答过这种问题,我和她也是第一次交流,她问我的时候,我需要在三到五秒内回复,几乎没任何时间思考,并且要确保回答的问题准确有效...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请看下面我们的交流对话。(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三篇)
她:“有个问题想和你交流。”
我:“我们接着上次的话题接着聊。”
她:“每次跟你交流都非常有触动。”
我:“你思考问题一定要有框架,就是我们常说的逻辑,当你逻辑清晰了,你就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而且做事就会非常明确而坚定。”
她:“好的,这一点我还得多学习。”
我:“4、为什么我认为这种祈福对妈妈有效?这一条非常重要,无论做什么,你得让客户相信,如果客户不信,你的任何说辞都是多余的,怎么才能让客户相信?”
她:“这个我也想不清楚。”
我:“信任是一种什么?信任是一种感觉,你必须让客户体验到,是不是这样的?”
她:“是的。”
我:“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你某个亲人出现情况的时候,你在某个时刻能感知到,就是你的心可能会突然一紧或一震,那个时刻你好像穿越了时空,感知到千里之外的人和事,有个词叫:心有灵犀一点通。你可以看一部《时空规划局》的电影,这里面其实讲得就是心与心连接的故事。”
她:“抽空我用心看看。”
我:“祈福要虔诚,虔诚其实就是心与心的连接,你祈福后就是把你这颗心,借用一个物件,比如首饰或挂链,让你和妈妈的心瞬间建立连接,当你看到这个物件的时候,即便妈妈不再女儿身边,都会有一种场,这个场会让你感觉到母女同在,并且这种感觉会直接跨越时空...”
她:“觉得好神奇啊。”
我:“但是你能体验到这种感觉吗?”
她:“我能。”
我:“你能体验到,代表别人是不是也可以体验到?”
她:“当然。”
我:“如果别人体验到了这种感觉,就代表这个是不是有效的?”
她:“我明白了,一切记录描绘的是体验,而不是记录一个过程。”
我:“5、我如何扩大影响力和增加关注度?即转载分享有什么好处。”
她:“你的思维逻辑实在是太严谨了!”
我:“记住两句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达则兼济天下。就是你觉得自己母亲需要,但别人的母亲则需要,但他们可能并没这个条件,你从为自己母亲到为大家的母亲,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父母子女关系更加和谐,让曾经父母子女关系的误会得到化解,这样的转发不仅仅是传递孝道,更重要的是广结善缘,让更多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幸福...”
她:“听你这么一说,我的思路豁然开朗。”
我:“6、为什么我要把佛教圣地祈福之旅公布分享给大家?即这件事跟读者有什么关系。记住:千万别描述产品,你要描述你设计产品时那颗虔诚的心,以及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艰辛过程,你觉得这个过程就是母亲孕育我们的过程。”
她:“我觉得你真的比女人还懂女人。”
我:“记住:在描述的过程中,要多讲故事和细节,千万别讲道理,多描述一些画面,比如自己生孩子的体验,你瞬间在那一刻理解了妈妈的艰辛和不易,要在过去和当下的画面不断切换,这种切换会把客户带入到,她自己和妈妈相处的一些画面,这些画面必须要让客户产生愧疚、自责和后悔。”
她:“这个好难达到啊。”
我:“记住:千万别让大家在这个时刻流泪,高手都是让大家想哭又哭不出来,就这样憋着,哭出来就释放了,只要一落泪就破场,让这种内心的纠结一直延续并发酵,这就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化解。
后面你再分享自己的化解方案,很多人也想化解,如果他不化解,这种带有深深懊悔的情绪会缠绕他,他必须找到一个释放的点,这时候你这个为母亲祈福的物件,就是化解这种情绪的最佳媒介。
同时还在这个时刻,把大家的情绪拉高到一个境界:行动永远大于心愿。即愧疚、自责、懊悔都没用,只有忏悔才有用,忏悔的法门就是我们一起为母亲祈福,并为母亲买个物件,当客户在选购时,他那颗纠结的心终于平静了...”
她:“你怎么会这么了解客户的心理?”
我:“记住:让客户下决定购买绝对不是文案,而是客户自己,是客户自己承认自己,是客户心中的问题,你只是帮客户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客户在购买完还会非常感激你。
高手都是让客户觉得自己需要,而不是我们觉得客户需要。最后再写5-10个成功案例,比如母女关系恢复的案例、心灵感应的案例...再配一些相片,有图有真相的效果我就不用讲了吧?”
她:“真的是太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