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作,创作意义几何?

为什么创作,创作意义几何?


一、创作是被需要的

        生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最容易的就是获得信息,在信息严重冗余的时代和技术背景下,创作还有其现实意义吗?毕竟创作其实是创造信息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创作的意义是和当前信息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关系的,这一点杰文斯悖论可以很好的诠释,19世纪杰文斯在研究煤炭的使用效率时发现,煤炭的使用效率低导致煤炭的使用量高,那么通过技术改进使得煤炭的利用率变高,是否意味着煤炭的使用量会降低呢,答案是否定的,技术进步确实使得煤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但煤的消耗总量却反而更多了。这是因为,任何时候,只要某种有价值的资源的消费成本降低了,人们就会更多地消费这种资源,效率地提升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样的道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不断升级,信息传送能力低不断迭代,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大大提升,成本极大降低,就有更多的人使用和消费信息,当今时代每个人比往任何时候都使用和消费更多的信息,试想自己每天会受到多少文章、短视频、商品广告等信息的推送,每天会浏览多少,创作是一直被需要的。

        另一方面,信息规模空前巨大,信息噪声也随着信息规模不断扩大,噪声对于信息获取者来说就是信息垃圾,创作的价值有可以体现在有用信息的归集和信息垃圾的清理。漂浮在赛博空间的无数信息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原材料,创作的作品就是加工后的成品,创作者就是生产商,有义务和责任将信息加工成特定的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信息需求,做到这一点也算是成功一小步了。

        我呢,是一个喜欢历史、经济、哲学等文科知识的标准工科生,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的热情,对知识充满渴望,热衷于探索跨学科知识的底层一致性和通用性,信仰共产主义,致力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努力奋斗(其实就是个普通打工人)。


二、创作于我个人而言是有三点现实意义的:

        第一,创作让我给自己创造机会深度思考。前面说到,信息冗余是时代特色,手机和电脑作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工具让我们慢慢习惯接受加工和包装过的我们喜欢的那些知识,那些本真但我们不那么喜欢的知识,我们会习惯性忽视,或者智能算法就直接给我们屏蔽掉,至于这些知识和知识所反映出的事物的本质也许早就面目全非,导致我们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获得我们所满意和满足的所谓的“知识”。但是,作为智人,我们不能放弃思考,不能放弃深度思考,思考才能促进个人进步,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思考,伏羲氏在未开化的生存环境下一画开天,拟太极,创两仪,生四象和八卦;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演变到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通过进化论诠释演化;麦克斯韦方程、牛顿三大定律、热力学三大定律、香浓三大定律才得以恒定解释世界运动和现象。

        第二,创作的过程可以使我不断认识自我,逐渐回答“我是谁”的哲学问题。认识自己很重要,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说过,“在一个人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之前,过分关心他人是一件及其愚蠢的事情,将人格未成形的自己丢到社会的大染缸中,最后出来的也只是一个普罗大众而已。”这个表述,我是赞同的,我们现在喜欢打游戏、玩手机、看娱乐八卦、聊时事新闻,快乐至死,好像除了照镜子时看下自己的仪容外,从来看都不看自己一眼,自己到底是谁呢?我们所关心的明星、娱乐、游戏等等,他们又是谁呢,跟我是什么关系呢。我为什么要关心他们呢。

        但认识自己又是很难的,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见孔老夫子这样的圣人认清自己要到四十岁左右,达到更高的层次还需要到五十岁上下,现在我二十有余的年纪,不奢求于己不惑,只求由知至行,由行修知,知行合一这样的循环多一点,而创作恰恰是知和行很好的结合点,通过创作,我认为我可以知道自己知道什么,把知道的写下来,但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是目的,目的应该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那我就去死磕那些我不知道的,在时间的积累下,也许真能达到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向孔老夫子看齐。

        第三,创作倒逼自己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学习使人进步,这点我想大家不会否认,而学习也是一项活动,活动都是需要消耗能量和时间的,远古时期因食物匮乏,除了捕猎等必要活动,其他的活动尽量减少,从而保存体力,减小消耗,人类的基因因此就被安排了趋懒的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客观讲我不能改变我的懒基因,但我能主观的改变我的猎物目标,一旦我把我的猎物设定为创作出好的文章和作品,那么学习就成为了“捕猎”的必要活动,为了“捕猎”成功,我会去学习更多地知识并消化之,通过创作应用之,进而知行合一,为我所用。毛主席19岁以《商鞅徙木立信论》为题参加作文比赛,被国文老师柳潜评为满分作文,柳潜及其他老师一致认为青年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我通读主席全文,深感其知识功底雄厚,字里行间透漏出对当时民众愚昧和执政艰难的感慨,19岁少年以古论今,观点独到犀利,令本人折服,有什么理由不多学习知识,然后再通过创作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然后再学习,再创作呢。

以上是创作于我个人而言的三点现实意义。

三、宏观一点,创作于社会而言,多少也是有些积极作用的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自己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希望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司马迁创作是为了通过史实现象揭示本质,探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进而寻找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理,通过史实记述,有所取舍有所褒贬,形成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家的史学理论学说。这当然是任何一个创作的人所向往的高级境界,千年后仍有万千人物捧其大作,习之论之,凤毛麟角更甚。当今信息膨胀时代,司马迁等宏志我等望尘莫及,不敢奢求,于社会,我对自己的定位和规划是——通过创作从信息搬运工变身为信息加工者,从信息加工者成长为信息生产者,在信息离散的状态下,我把信息根据一定特性和一定群体需求聚集起来,在信息空缺下,我能弥补,已然足以。虽然老子在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是我还是会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的真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