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看到三个资料讲未来。
一个是武志红在某个心理学大会上的演讲:AI与未来。
一个是高晓松的“晓说2017”里面畅想未来。
还有一个就是武志红公号转载的文章“未来三十年我们的子女将面临怎样的世界”
未来三十年一定是一个AI 高度发展的时代,现在的大部分工作将会被AI 替代。那么,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将来做什么?
如果说,我想像不到30年那么远。那就看看现在,2018年,这是一个多么火热的年代!
AI技术开始崭露头角,被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我在用的是一个AI 学英语软件,棒极了!)
越来越多的网络和电视创意节目大火,各种网红层出不穷。只要你有才,别管是画画,唱歌,说段子,甚至做拉面做得好,吃饭吃得香,有才尽管来。什么简书,公众号,各种视频直播工具,随你挑。
这是一个无限开放的年代,普通人都可以通过才华和创意赚钱的年代。
当然竞争也是相当激烈。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人才是需要一种综合能力的。讲故事能力,共情能力,设计感,会玩,等等。我们暂且称它为十项全能吧。
十项全能是一个基础,如果再加上一个细分领域的能力,那么可以说无敌了!
未来可以培养孩子在一个细分领域的热爱,他带着激情来深耕,越细越不容易被模仿和超越。当然我们想要的不是不被超越,而是做事情过程中的激情,以及努力完成的过程中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幸福感。
先要培养孩子十项全能吧。
怎么培养呢?
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吗?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丢给学校和老师吗?家长只需要花钱和接送就行了吗?
No . No. No.
我不是说兴趣班和辅导班没有存在的必要,――我还想去学画画呢――而是说,它们只是家庭教育之外的一种补充。
家庭教育,家庭氛围的熏陶,父母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引导和榜样作用,才是影响孩子一生命运的重要因素。
成绩很重要,考个好大学很重要,但是孩子的判断力,感受力,敏感性,相信自己的直觉,独立思考做出决策的能力,――十项全能的基础,这些在个人安全和职业发展中,与成绩同等重要,甚至比成绩更重要那么一点。
好成绩和这些能力是并行不悖的,可以共存的。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走偏了。我们本来关注成绩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考个好大学,以后生存能力更强,生活更幸福。――敲黑板,这才是最终目的啊!
但结果是走着走着就忘了为什么要出发。一味关注成绩,看(平声)着孩子写作业,太多家长在网上吐槽气出病来,你一个大人都气出病来了,你觉得孩子生不生气?郁不郁闷?内不内疚?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事物,放手,鼓励,引导三部曲做好,在学习中也践行这三部曲,你会发现孩子天生自带灵性,无需培养,只需要唤醒和呵护。
好成绩和十项全能是1+1>2的,但是如果只能选一个我会选十项全能。所以我养育孩子的侧重点就很清晰了,现在小宝是幼儿期,培养她的安全感,高自我价值感,以身示范共情能力,学习能力是我的重点。
大宝幼儿园大班快毕业了,每天写作业,开始每天叫我检查对错,我也兴奋好奇了几天,我也想看看她掌握了多少,检查两天后,听着孩子做一道题就问我一次:这个对吗?每一题都问,我觉得不对劲了,马上停止回答,转而教她如何自己检查:再算一边哈!如果两遍算出来一样就是对了。
她说:“你给我检查,我不想检查。”
我说:“这是你的作业,你不想检查也是你的选择。我是不会给你检查的。”――放手
姥姥赶紧救驾:“你就给孩子看看嘛,又不费事,来,我给你检查。”――姥姥没上过学,只认识1到10,居然说她给孩子检查,我要笑死了。我问她:“妈,她考试的时候你也去给她检查吗?”
我妈一听太有道理了!但那天还是戴上老花镜给孩子看完了。之后就再没管过――因为学习到10以上了,姥姥口算很费劲了,哈哈。
我偷偷的,以别的名义观察她的作业,写的又快又好,正确率很高,基本在98分以上――如果我给她打分的话。
我常常见缝插针的给她种心锚“你写字好漂亮啊,比我和你妈妈小时候写的好看多了!”“你写作业好快啊!一回家就先写作业,跟我小时候一样!我也好喜欢写作业呀!”――鼓励和引导
“全是对勾呀!”
她很得意:“我写的可快了,在学校我写的最快,宋佳怡让我等等她,我就慢点写,我等着她,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听她这段话我内心快速的斗争,为了朋友慢点写可以吗?用慢点写换友谊吗?快点写作业好?还是交朋友好?想想她说“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时多骄傲的语气啊!这个年龄刚开始懂得友谊并从中获得乐趣,友谊是人生中非常珍贵的东西,我还是保护她这份感觉吧。写作业快慢她自己慢慢长大会调节的。――我当下混乱,没有现在写出来的这么清晰,只是隐约觉得不能打击她的友谊心。于是简单“哦”了。
我在家里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教孩子们观察每个绘本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绘画风格,我每天构思文章,读书,画画――画画我不是每天画,但是每天说“孩子们,我们画画吧!”她们安静画画的时候我好写自己的文章啊!――榜样
我所有的文章和感悟,都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我常常说感恩孩子们让我成长。通过跟她们互动,对话,关注她们的内心,我们彼此滋养,我不仅对如何养育他们胸有成竹,我从中学到的与人沟通的知识运用在工作上,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同事们问我,你是怎么做到的?我说是孩子们赐予我的。
其实,养育一个十项全能的孩子,只需要理解和真正运用这一句话“孩子会教给你如何做他的父母”。
让孩子做你的老师,向孩子学习,才是不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