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曾真正见过这个世界。
冬日的午后,办公室的空气中回荡着咖啡的香气和手指击打键盘的声音,现在是下午三点,橘色的阳光慵懒地透过窗子射进来,给沿途的景物染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梦幻而迷离。然而,这只是我眼中的世界,此刻,映照在身边人眼中的,又会是一片怎样的光景呢?真相,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人们,仰望天空,俯视深海,但是,或许从来都没真正看清过身边的世界。
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天,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我都要注视着电脑的显示屏,无数的文字和信息,就这在小小的液晶屏中不停地变幻着,伏在桌前,像每一个被困在这座钢铁水泥丛林中的人们一样,将生活的三点一线周而复始。激情与梦想,就在这样无尽的重复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温度,冷却、枯萎、凋谢。带着一丝极不甘愿被固化成不可触及的“曾经”。
长期的工作后,电脑屏幕上刺目的光令眼睛的负荷严重过载,诚然,科技的进步缩短了人类与世界的距离,然而,新的危险,就在这幽幽的屏幕后面隐隐微笑,人类的身体,显然还没进化到足以应付一切外界伤害的程度。于是,为了缓解眼睛的压力,去店里配了一副平光眼镜,希望隔着这薄薄的镜片,可以将一些东西隔离在眼睛外,戴上眼镜,原本淡蓝色的屏幕在我的眼中化为粉红,屏幕上灼烈的光线,犹如被驯服的猛兽,变得温顺而柔和。这小小的镜片中,眼中的世界就这样简单粗暴地被加上了一层滤镜,一瞬间都显得不真实,其实,我们眼中的世界或许原本就是如此吧?光线照射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反射被我们的眼睛所捕获,再通过大脑的合成,于是,就出现了这个此刻我们置身的世界,而我们的心境,则为其加上了一层独有的色调,所谓“相由心生”。我们的心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就是这个由无数分子组成的世界中唯一的神祗,它于无形中幻化出了我们眼中的所谓“世界”。但也因此,我们穷极一生,或许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
或许,会有一种淡淡的悲哀,由对世界的一无所知而渐渐在我们的意识中蔓延,但转念而观,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正是如此,我们才更加有理由相信,下一个转角,会是至今为止最美的风景。
面对同一片雪地,有的人眼中是寒冷与寂寞的沉睡原野,而有的人,则会兴奋地欢呼跳跃,极目远眺,去寻找藏匿在白茫茫树林深处的悠远童话。我很羡慕那些深知人情世故后依然单纯的人,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也如他们心境一样,单纯而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累积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多到令我们了解到自己在苍茫星系中的渺小,进而感到失落与无助。
渐渐地,我们学会了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了去适时适当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也渐渐在自己的眼前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滤镜,透过它们,我们将自己的心象在眼前重生,欢愉与哀怨就是这幅长卷的染料,一笔一笔,勾勒出生活的全貌。
于是,就像那句很久前被人们说得烂大街的话一样——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哭的时候,它会对你哭,你笑的时候,它也会对你微笑。
近来,身边的很多朋友有离职的想法,当他们抱着求助的心情来询问我的看法时,望着熟悉的面孔,自己总会不自觉地以一个局外人的方式去让他们冷静思考离职后的打算,甚至于要他们再做好万全的准备后再潇洒地拂袖而去,有朋友不解地问我:“当年你不也是没找到下一份工作就辞职了吗?为什么现在又来这样教训我?”再看女孩的目光,像一头带有敌意的小兽,一向滔滔不绝的我竟一时语塞,是啊,当年,我明明曾做过和他们此刻一样的选择,那么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去以一个长者的姿态去指责她的选择呢?而这姿态,曾经是自己所无比厌恶的。
诚然,当自己身处局中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问题抛给身边信任的朋友,但是,面对我们求助的目光,作为局外人的他们,总会给我们一个最为理性,而这或许恰恰是我们最不希望听到的答案。人们总说“三思而后行”,不可否认,事前的思考总会令我们给自己留下足够的退路,然,万事有度,过多的考量,则会让我们开始畏首畏尾,如同给自己加上了无数透明而沉重的锁链,让我们举步维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更可怕的是,在无数次不加限制的依赖里,我们逐渐丧失了自行判断的能力,而千人千面,当终有一天,我们所依赖的人提出的建议背道而驰,以至于我们无法再次成就别人眼中的绝对完美,那一刻,面对着无数摆在眼前的建议,我们自己会有一种茫然无措的不安,仿佛,灵魂正在被绑上缰绳,然后,五马分尸。
于是,不禁羡慕起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似乎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该有那样一段时光,可以不计后果地去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在阳光下舞蹈,在微风里奔跑,肆无忌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人,都在慢慢丧失这样的能力,世事的打磨,朋友的目光,领导的责难,将我们的棱角打磨得更为圆润,用厚实的城石块造起坚固的城墙,用以抵御一切外界呼啸而来的伤害,但是,当我们在四壁竖立起不朽的丰碑,将自己置身于绝对庇佑下的同时,是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也正在将自己囚禁?
戴上面具,没有人再看得见我们的悲喜,就像没有人看得见鱼的眼泪。
只是,在那坚不可摧的堡垒里,孤独,也会像最猛烈的瘟疫般蔓延肆虐。
即便是再透明的眼镜,透过镜片所看到的一切,都有一丝细微的不协调感,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稻草理论”,如果将这种细微的不协调无限地放大,或许,我们眼前的世界会变成一片宇宙初生之前的混沌。眼前的镜片可以轻易地摘除,只消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提,眼前的景色便回到了记忆中的常态,甚至连手边骨质茶杯上空氤氲的水汽对于自己来说都无比熟悉。但是,心上的镜片,要怎样卸下呢?
轻柔地抚摸着键盘上的字母,喷漆的摩擦力从光滑的键盘上清晰地传递到我的指尖,已记不得用它敲击出了多少文字,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午后,第一次用它打字,高中时的自己在办公室里艰难地寻找着每一个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焦急而紧张。如今,自己可以闭上眼,任由双手在键盘上肆意敲击,似乎,在经历过无数次的输入后,打字这种事,对我而来已经成为了呼吸一样的本能。习惯,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它令我们对于本该惊讶的东西司空见惯。那么,若是有一天,我们习惯了透过厚厚的镜片去看这个世界,是否,我们会忘记这个世界原本的姿态?或者说,会习惯这个被无数滤镜渲染得光怪陆离的世界?
曾经,人类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与背叛,我们在眼前放满了无数的镜片,尝试着让自己习惯于在天使与魔鬼间的切换,却令自己的目光与世界的真实渐行渐远,还记得吗?曾经那份为了一杯果汁执拗地跨越一座城市的单纯心情。
别被那些绚丽的光线蒙住双目,这是你的生活,不是任何人的剧本,记得生活之前,还有一个你,一辈子,不长,这场短途旅行也无法重新来过,所以,趁年轻,选择你认为对的路,然后,勇敢的飞翔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