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清华听过很多场音乐会,几乎没听过女声合唱团。所以,还是略有期待。一共30多人,红衣黑裤,各色的发色,整齐的站着,整齐而嘹亮的歌唱。我开始想,一个三十人的合唱团,会有多少种表演形式呢?数了以下,她们大概展示了7种。
- 大合唱(唱古典,歌剧选段,英文现代歌剧,迎合中国观众的中文歌
- 大合唱,形成回音效果,非常棒。
- 大合唱,一起做寻找的动作,配合演唱和音乐效果。
- 双人唱一部分,集体配音 or 双人唱
- 双人表演生活场景同时演唱,有小道具。提起了我的兴趣。
- 两两配对演唱,此起彼伏。
- 单人唱一部分,集体配音 or 独唱
印象最深的是有动作和唱歌结合的,还有有创意的回音形式。在笔直的唱古典音乐部分,我最多注意到高声部,就像颜色里注意到亮色一样。忽然感受到,现在这个调动各种感官的传媒世界中,观众会越来越难伺候,没有一些创新的表演形式,很难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合唱最好能和各种形式相结合,产生一些创意点。合唱队的歌声很美,但是如果要继续走下去,需要在演出形式上有更多的探索与创新,才能抓住现代观众的心。
我有两个脑洞:
- 从世界各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肤色的女性中选30个人左右,能统一唱出整齐优美的歌曲才是真的大融合,这样也具备了吸引人的第一个元素就是反差,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如此不同的人,可以和谐的唱出如此和谐的音乐是一个巨大的反差,是难得的碰撞。
- 还有一个是让他们穿上智能演出服,30人在合唱时,不同声部的人的衣服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这样观众就会直观的看到高音部是哪些人,低音部是哪些人,高音低音其实和色彩的明度的高低有着对应的关系,即使是同一个演出者,她也有声音更高和更低的时刻,这时候衣服的颜色就会自动变化明暗。
总觉得现在是一个视觉的时代。 p图变成了一个几十亿的产业,摄影、虚拟现实、图片、直播的兴起都是和“看”直接相关。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痛点一个个的消失,给人的刺激越来越重和丰富,所以人会变懒,变得很容易失去注意力,在单调传统的演出形式中单调的演出形式很容易被淘汰。
觉得很多传统形式能流传下来,很关键的就是创新和变化。世界是变的,社会中主流的观念是变的,观众的口味也是变的,如果说演出是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那么面对变化的世界,变化的观念,变化的观众,演出形式也的确需要变化。利用好“观感”这种强烈的感受方式结合音乐,我觉得会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