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那些不明觉厉的概念,仅仅是列举一下在实际生产(或者说是CRUD……)中经常会出现的过度架构的现象。
其实都不见得是过度“架构”,完全是有样学样,有现成的工程就抄来用,根本没经过自己的思考,没去想需不需要做出改变。
1、万事皆应微服务
微服务、分布式思想的出现,是工程应用上的一个革命性创举。
益处不胜枚举。
但问题是,微服务解决的是工程越来越大,并发越来越重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一个总共三个画面,五个service方法方法,十个SQL的超小型系统,还非要把service和web分开搞成微服务,累不累?
你不累?你不累我还嫌生产环境上占用的服务器多呢!
该“all in one”的就直接“all in one”,现在spring boot做这类事情那么便捷,不要画蛇添足。
2、分层少了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web、service和dao三层,不这么分开,你好意思跟别的同行打招呼吗?
然而去翻翻代码,发现有些service层可能就在干一件事:把从web拿来的参数传给dao,然后dao返回的结果直接扔个web,连编辑的必要都没有。
我甚至见识过一个人的误区:如果不使用三层划分的结构,就没办法使用 Spring 的事务管理。
还是说同样的场景,在面对业务逻辑简单的超小型系统时,能一个类直接把事情解决,并且每个类超不过200行的话,就直接写,分层神马的都是浮云。
开头加上
@RequestMapping(value = "/queryinfo")
@Controller
来充当controller。
然后在方法头上加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Exception.class)
来启用spring的事务管理。
至于DAO这部分,直接注入JdbcTemplate
@Autowired
private JdbcTemplate jdbcTemplate;
然后写几行SQL不就搞定了么。或者干脆使用@Select注解。在业务简单的情况下,SQL能有多复杂,非要放到xml里?
3、接口都不用,你懂研发吗?
承接上一条的分层问题,不光分层,还一定要接口和实现分开,而且一定能说出来接口的种种好处。
“面向接口编程”是一项非常伟大的设计思想,然而我们不是在开发JDK,不是在做框架。
在写接口的时候,先问问自己:真的需要吗?真的能用到接口带来的好处吗?是不是写接口的时间都够把单元测试写完了?
(每次追加方法或者改现有方法的时候,先改interface,然后再粘贴到impl里面,窗口越开越多的时候还是挺想骂人的)
4、以后怎么办?
可能有人会说:你现在这么瞎搞,上线是能用,问题是以后系统扩展、业务规模扩大了该怎么办?
那么,你反过来想一下,当你说“这个问题以后再处理”的时候,那个“以后”有几次存在?
当你说“把这里记录下来,等重构时好好重写一遍”的时候,是不是99.99%的可能性根本没人重构?(没准系统都已经不用了……)
如果今后的系统规模会扩很大的话,那么大概率在初期建设的时候就能预料到。
如果真的发生了呢?那就现改呗,这么一个小系统能有多少内容,而且业务逻辑都写好了的东西,单纯改改结构能费多大的事?就当是架构迭代去处理就好了。迭代的依据,就是遇到的实际场景。
5、商业应用需要的是快和简洁易读
上面提到的做法不是野狐禅,不是特意为了破坏规矩而去放飞自我。
使用框架本身不应是代码复杂化的理由,开发者应该时刻评估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真的有意义。
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时候,去除掉所谓原则性的分层、接口等等的束缚,快速上线才是硬道理。
6、想起来了就再追加一点
在 spring 的早期版本里面,把“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实现”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写在了外部的xml文件里面。
你光看java代码的话,根本就不能完全确定注入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
这很符合“解耦”的这一“政治正确”的要求。即使写起来痛苦不堪,天天骂娘。
然后,现在呢?估计spring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是需要吃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