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箭射出去,中了靶心,能不能穿透牛皮,未必定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每个人生来力量殊异。孔子的观点非常辩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一棒子打去,对与不对、行与不行、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需要放在当时环境中评价,所谓无可无不可。只要有评价,往往有“标准”。而“标准”的标准,并没有标准。
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我经常落入这样的窠臼,即使我意识到即将陷入其中,也无能为力设防,却总是为自己的后路准备了很多借口的修辞,为他人的责任埋伏了过于苛责的乖戾。在同一个评价体系内,射箭不透靶心,总责怪他人不尽力不用心,总原谅自己“力不同科”。曾作为独当一面的领导者,评价下属业绩,难免苛责于人,业绩标准一线平推,泛泛要求“一箭穿心",无暇辨析下属能力、格局、眼光等许多能力的天然参差,漠视“力不同科”的差异化,分解目标不屑于“量入为出”,对业绩结果的不尽人意,常常“严以律人”,其实是在“宽以待己”。用人失察、用人不当、小材大用、牛刀杀鸡,责任不在下属,而在领导者。看透能力所及,了解“靶心”厚度,依此配置人力,一起冲锋的队友都能“一箭穿心”,各有斩获,比一窝蜂扑上去,胡乱厮杀,收益要高。
另外,在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将自我和社会匹配时,会清晰地觉察个体的“力不同科”。中青年模式,焦虑颇多。过去十年以来,很多年轻人走向高位,不少得益于周边环境机制急剧的变迁,并非完全依靠个体独立的能力,似乎社会刻意地甩开年纪较大的人群,人为促使高位年轻化,并冠以革命化的美誉。
仿佛,年轻就是创新,年轻就是进取。很多人稀里糊涂地进入各系统的高位,沾沾自喜之余并没有反思自身能力的折旧,个人能力素质在岁月的消磨中,暗暗地贬值,而不自知。
直到有一天,探头打算离开高山上的巢穴,展翅飞向新的天空时,惊讶地发觉,除了外表还像一只雄鹰以外,双翅早已不足以振动空气,而令自己高飞,真的不敢面对万米高空之下的地平线,颤抖着问自己——哪年哪月已变成了一只草鸡,再低头看着脚下的悬崖,难免一阵眩晕。
年轻时被错觉误导了方向,错误地判断自身的综合品质,不是低估而是高看,高看自己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盲目自喜,轻蔑周边。
时间的无情流沙,吞噬我的勇力,风吹过后,却暴露我的微弱,抓住风尾只闻到讥讽的气息。十年河东转到河西,早已力不同科。若想箭簇穿皮,却要再付十倍努力。
射不主皮,力不同科,原本是孔子鼓励我坚守正道。我却嗅到新的机遇。
(素材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