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儿童玩具种类繁多、功能齐全,能给孩子带来很多欢乐时光,但是玩完之后的狼狈场景也让许多父母头痛不已。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收纳玩过的玩具呢?我想很多家长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吧。
我和豆豆妈妈给孩子买过十种以上的玩具,没过几天所有玩具便会混在一起,分不清楚哪个和哪个是一套,如果想分清楚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整理和收纳。孩子有自己的玩乐世界,她会把这些玩具混在一起,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里玩过家家。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说“卖棒棒糖咯!谁要啊?有草莓味的,香蕉味的,苹果味的。”她其实希望身边的成年人和自己互动,我们便会说要一个草莓或其他什么味儿的。她会挑选两个磁力玩具(一个磁力棒和一个磁力球,磁力球通常会挑选粉色的),吸在一起组成棒棒糖的形状给我们。游戏很好玩,和孩子互动的也不错,但最终的“残局”还要大人去收拾。
有一天突发奇想,在晚上临睡前和豆豆玩了一个商店的游戏。目的是让她把玩过的玩具全都收纳起来,我可以在旁协助。游戏情景是豆豆开了一个百货商店,里面卖各种商品(吃的、喝的、用的,应有尽有),我作为买家去买她的商品,之后调换角色,我来卖豆豆买。我俩各自有一个大大的收纳箱,无论谁买谁的东西,都需要把买到的东西放在自己的收纳盒子里。
游戏开始,我说想要一盘饺子,只见豆豆把很多零碎的玩具小零件放到一个小盘子里边假装是一盘饺子给我端过来。我给他付过“钱”(小型磁力玩具作为货币,一个一块钱,还能帮她识数)之后,把饺子假装吃完,放到我的收纳盒子里之后。接着我来卖小汽车,我不断把汽车卖给豆豆,她不断把小汽车放到自己的盒子里,就这样桌面上和地面上的玩具一点一点的都被收纳在这两个大盒子里。不一会儿“商品”全部被我们“交易”完了,我们可以准备“闭店”休息啦。
这个方法真的很管用,会让每天收纳玩具的过程变成游戏过程,孩子感觉挺有乐趣的也很愿意配合。
这个方法之所以有用是因为给了孩子很多选择,而不是硬性的规定和强制的要求。如果成人和孩子说“玩完的玩具要收起来哦”,“你不收拾下次就不跟你玩了”等等建议甚至命令,孩子不一定会收起来,但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她去“开各种店并和她互动做交易”,她会愿意把这些东西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边。反复使用,日子长了孩子会主动要求玩这个游戏,这样玩具收纳也会变得有乐趣,而不会变成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
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和孩子商量一件事情的态度很关键。曾经和一位老师交流收获到一个宝贵的经验,我们在问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给他一定的选择很重要。例如吃饭,如果我们问“你吃馒头吗?”孩子很可能说不吃,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问“你吃馒头还是米饭?”孩子可能会说吃米饭。当然不一定同时做馒头和米饭那么麻烦,桌子上有什么饭菜可以同时问她两种或以上。“你喜欢听ba巴爸爸的故事还是喜欢听gua瓜龙的故事?”类似这样的提问充满智慧,给孩子choice(选择)和voice(发声)的机会。他/她会和你变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