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时间看书,忙里偷闲,成了每日最期待也最沉迷的事。这些天读完《围城》,颇有感触。“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逃,冲。迫切之感实在是浓厚。读《围城》会拜倒在钱钟书的词句下。每一词语句子都细腻的很,和情节紧密融为一体,就好像,离了这些词句,便表达不清了。
词句,或是誊抄在笔记本上,或偶然间想到,钱钟书笔下花竟会是葱蒜味的,感慨一番下笔雕琢精细。(这些花的香味,跟葱蒜的臭味一样,都是植物气息而有荤腥的肉感,像从夏天跳舞会上头发里发泄出来的。)
相对于词句,情节本身更能引起读者心中荡起涟漪。
情节如流水,时涨时落,前面读着平静,随着方鸿渐的唐晓芙的出场,场子热和起来了,唐晓芙退场,场子被一场暴雨淹没的没有一点生气,孙柔嘉的登场悄无声息,就像没有订婚以前的她那般温柔可人,订婚来的猝不及防,竟让我有些痴,以为盗版书跳了章节,整个都随之跳入死海里,能听到尖锐的喊叫和叹息,却也知道,再怎么扑棱,也是愈陷愈深了…
小说的众多人物再去赘述,没有兴趣。
感受颇深的是孙柔嘉订婚前后的骤变,读那部分时,最开始沉浸在孙柔嘉的变化中,心里不免有些愤慨,孙柔嘉装的好一把温柔,刁钻的身手实在高,仿佛不给鸿渐一口喘息的机会。越是柔弱的女人,越是惹人疼惜,婚前的孙柔嘉证明了这古今不朽的男女之理。
可随着孙柔嘉愈写的多,我嗓子眼儿里越堵得慌,写的如此真实。我竟在她身上偶然间捉到自己的影子。不免心里有些怀疑,难道我也是…施了什么策略?更是艳羡唐晓芙的纯净完美。
可越是读,越是看到,孙柔嘉才是个丰富的被钱钟书先生写活了的人,她在笔下愈加具体,真实。有性格的多面性,亦有多变性。与现实生活不同,故事往往会把一个人写尽了,写绝了,写到最后,虽孙柔嘉也有些可亲的古灵精怪,但终究树立了她是一个善用心机,不知冷暖的女人。
那另一个写绝了的,便是没有瑕疵的方鸿渐眼睛里心里的唐晓芙。故事戛然而止…如若继续写下去,方鸿渐一定会在尘杂的生活里回忆起唐晓芙,来疗生活的无味的麻痹的伤。
然而这得不到的,就仿佛雾里看花,看的到艳丽的色彩却看不到花朵细纹里夹杂的污泥,看的到诱人的轮廓,却看不到雨水冲刷过的淤迹…
说女人结婚前都是唐晓芙,婚后都是孙柔嘉。也确有道理。婚前约会时,穿着精致,妆容精美,可能今日为了约会涂了温柔的豆沙色口红,见面时便连说话都不忍的大声,生怕扰了着精心的温柔。婚后大都没了着兴致,离家时才记得起精致。
曾经的满满的十分温柔可人被刁钻,世俗,脾气分走五六分,仅剩的温柔体贴,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有些虚假做作,好像又要施些什么诡计。
然而生活是酸甜苦辣咸味俱全的,婚姻是生活的一大部分,那必然不可能是满百分美好的,理应有甜有苦。如若进了城,别把这苦味放在显微镜下瞧,看的那么仔细,那么认真,难免放大了伤悲。当然作为城外人说此言没什么力道,但是也可算作一种希冀。
你我爱上的的确是那个雾里看花的朦胧的人,可当他走近,变得丰富起来,成为一个丰满的多面体,会喜会悲,会强大也会不堪一击…
读《围城》,有感惜,有质疑,也有些担心…实在不知后事,只有入了城,才能看清,只是希冀,你我拌嘴却不伤害,埋怨却不猜忌…把他作为另一个自己,依赖,独立,冲突…融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貌合神离。
2019年 4月23日 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