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鸡排哥:激情,互动,创造(转)

近期,一位被网友称为“鸡排哥”的普通小吃摊主突然爆火网络。视频中,他一边熟练地翻动油锅里的鸡排,一边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幽默语言与顾客互动,让人忍俊不禁。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欢笑之余,这位“鸡排哥”的走红,给了我很多启示。

1. 用激情点燃他人:教育需要“沉浸式表演”

鸡排哥最打动人的,不是他炸鸡排的技术,而是他全身心投入的激情。即使是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他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仿佛手中不是鸡排,而是艺术品。教师何尝不需要这种“沉浸式表演”?当我们讲故事时,是否能用夸张的声调变换让孩子身临其境?当我们带领游戏时,是否能全身心投入而非机械指导?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瞬间分辨老师是真心享受与他们的互动,还是仅仅完成工作。

2. 互动感创造连接:教育不是单向灌输

鸡排哥的摊位前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他不是简单完成“炸鸡排——收钱”的流程,而是与每个顾客建立短暂却真实的连接。这种互动感,正是他的视频能够病毒式传播的关键。幼儿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教育。我们是否在日复一日的课程中,保留了与每个孩子真诚互动的空间?是否看到了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并给予回应?高质量的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建立真正的师幼连接。

3. 平凡中的创造力:跳出框架的勇气

炸鸡排是普通的,但鸡排哥的呈现方式却非同寻常。他没有被“炸鸡排应该什么样”的固有框架限制,而是大胆加入自己的个性与创意。我们是否有时也被“幼儿园教育应该什么样”的固有观念束缚?同样的传统故事、同样的节日活动、同样的教室布置……鸡排哥的爆火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常活动中,也可以注入创新和个性。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出人意料。鸡排哥的爆火看似与幼儿教育无关,却意外地为我们上了一课。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够吸引孩子并让他们持续投入的,不再是按部就班的程式化教学,而是教育者的激情、真实的互动和跳出框架的创造力。也许,我们不需要成为“鸡排哥”那样的表演者,但我们可以学习他全身心投入的精神,让教育过程变得更有温度、更有趣味、更有人性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