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2岁那一年,“父亲"这两个字,就在我心目中划掉了。
当时弟兄三人,我老大。小时的优越感早已被生活磨没了,因与奶奶脾气不合,母亲在农村辛辛苦苦地带着两个弟弟生活。我呢?被安排到城里跟父亲,当时工厂工资低,每月三四十元,不够我们吃大伙。就是每天到厂内食堂买饭吃,父亲在供应科,采购原材料一走几天。给我留点饭票,一件衣服穿几年,一双鞋穿几年。每天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亲情没有爱地活着上学。要是多吃点饭,父亲回来见饭票少了许多,就不高兴,不高兴就发唠叼。说我吃的多,不知道节约,所从那几年食堂有肉从不敢买,慢慢也养成了素胃。偶尔吃点鸡蛋肉就消化不好,后来索性就忌口了,不再吃肉。饿得皮包骨头,有时竟觉得活的多余,我该不是那个年代的副产品吧?
在单位二楼住一间房,父亲一床一桌看电视,我呢一床一桌写作业。有时在一起,几天也不说一句话。父亲在家每晚看那个14吋电视,看到没台才睡,我呢写完作业听着电视就睡了。家里臭气哄哄的谁也不收拾。简直就不像个家,我和父亲像是住在同一间旅舍的陌生人。
记得有次父亲回家收麦一星期,就给我留些饭票外加五元钱,中午晚上放学晚了,食堂就关门了,要是父亲在他吃完,给我打些饭放屋里,凉不凉无所谓,关键能充讥就行了,那时没有火腿肠,方便面。我就多买点馍,又买二十来根黄瓜,每天干馍黄瓜白开水,后来吃的鼻子上火流血。流了好多次,又没有一个熟人,常常一个人在屋里哭。心里也有许多埋怨,养不起孩子还要这么多。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所以,我后来成家后,迟迟没要孩子,一直到30岁了,才在妈妈的一再过问下,要了个女儿。要孩子就要对她负责。如果不闻不问不教育不付出,形若路人,就是失职。
百转千回的亲情,在上世纪那个七八十年代,我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只是感到活着有些麻木,有些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