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越长大越能解红楼之味,人生百态,情绪万中,离愁别恨,说与他人听?说与自己听?这世间有太多东西都让人无法参透,在混混沌沌中了然一生,其中人生百味,自己体会的最为真切,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一二,可言的那一二又是什么呢?
(二)王熙凤见黛玉时说道:“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吃饭时黛玉推让座位,贾母笑道:“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如此种种,也难怪黛玉总是有寄人篱下之感,哪怕换一个不多愁善感的黛玉也不会在这个家庭里找到归属感的,因为从这个大家庭每一个人的语言中便知道她们拿黛玉如同外人,所以让黛玉如何亲近?而宝黛头一次见面,宝玉便说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听到这句话的黛玉心头大概是暖的吧,自然便亲近了,不知不觉成为自己在这个地方唯一的依靠了。
(三)英莲的命运真真是叫人唏嘘惋叹,甄英莲“真应怜”,雨村在听了门子的护官符理论后,案子断的是十分恰到好处,只是却因惧怕门子对他人说出当日他在葫芦庙的贫贱事,寻了个不是就将其打发了,可见人真的是趋利避害的,有的时候也是天意弄人,就拿英莲来说本应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平安喜乐的长大,谁知会被人拐走,弄得是家破人亡,好不容易遇到冯渊一个定情之人,却没想是梦幻情缘,世间万般都不由自己做主,一切天注定,让人无可奈何。
(四)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到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预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缘分真的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只有爱没有缘分终究是虚化,越来越相信缘分天注定这件事,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中自有定论,强求不来,宝黛之间的缘分让人枉自嗟呀,空牵挂,万般不由人,即便义无反顾的争取也显的那般无力。不知道为什么读飞鸟个投林时心情意外的会特别的平静,总之你的世间万物终会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有这事情还需要那样在乎么?
(五)不得不佩服王熙凤的说话之道,刘姥姥来求照应,先是说亲戚之间本该有照应,只是杂事太烦,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这一席话我想刘姥姥听到后必然是温暖的,但凡肯丢下面子去求人的,必有难处,即使无法给予帮助,也要给予相应的尊重。
随后又接着说这外头看着我们的生活是烈烈轰轰的,但大有大的难处,这一席话告艰难听的刘姥姥是心里突突的,后来又听见给他二十两,便十分欢喜,如果王熙凤没有一番告艰难的话,直接就给刘姥姥二十两,只怕刘姥姥也不会领情,只怕心里会想你们这般家大业大,才给我这些银两,这就是人性,这也是说话的艺术。
(六)曾有人说,秦可卿的亡便是贾家大厦倾倒的开始,说与王熙凤的话,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这喜事大概便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大观园之盛吧,这时的贾府是盛到了极点,烈火烹油,只是这火已要渐渐趋于势微,只是没有人发觉而已。
(七)林黛玉啐道:“我难道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是为我的心。”宝玉道:“我也是为的我的心。你的心!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从这个时候开始黛玉应该就总为宝玉与宝钗而神伤,最开始读红楼时不懂黛玉为什么总是瞎想,闹脾气,在宝玉心里她最重要不就可以了,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在意才会患得患失,就是因为重要才总是赌气,怎么可能完全不在意呢?感情从这时候便开始变的甜蜜又苦涩了,而如今我读了才懂了。
不得不说袭人是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她对宝玉的好,因为她知道对宝玉的付出就是对自己的付出,说到底对宝玉的情感没有多么纯粹,宝玉的未来中寄托着自己未来的走向,我还是更喜欢晴雯,毕竟是一副真性情,正因为真性情难得,所以才觉得自己对真性情的人更为偏爱,黛玉,晴雯,至少湘云也显得更为可爱,知世俗而不世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