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调整,班级纪律有了些许好转,但班级图书角何时成立,一直还没有头绪,原因是孩子们以前带到学校放在图书角的书,等到学期末再拿回去的时候,损毁严重。这无疑增加了孩子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在课堂上明确地和我表示过好几次,不愿意再带书放到图书角,唯恐心爱的书籍“惨遭毒手”。
没有班级图书角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范围是狭窄的,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重拾对建立班级图书角的信心。每天早读,我都要给孩子们朗读大约十五分钟左右的课外书籍。虽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但这些似乎也不能满足他们对阅读的需求。
在我多次的阅读“引诱”下,孩子们也被深深吸引,认为图书角成立后,或许是件好事。并且经过大家的商讨,制定了详细的借阅规则。似乎大家也觉得只要每位同学都像爱护自己的书籍一样爱护借来的书,就不存在自己书籍被损坏的可能啦。收集、排列、编号、记录,紧张的一天结束后,图书角也步入正轨。
没想到图书角开放的第一天。我就被保国同学安排了,刚下课,他就冲到了讲台上,只见他拿着一本书,“啪”放到讲桌上,对我说:“老师,我借给你这本书看,可好看了,你一定要看啊。”说罢,我低头看到了《闪闪的红星》彩图注音版。他这个可爱的举动,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班里孩子们给我推荐书的场景,只要读到他们喜欢的书籍,总会送到办公室和我一起分享,有时见我不在,还会留下字条。
虽然阅读的种子,已经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如何让它生根、发芽并茁壮长大,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持续地阅读和不断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