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跟人说起父辈,因为每每想起来心里除了遗憾,更多的则是心痛,可今天周哥提起这个话题,说到父辈们对家庭对后代的影响,好多观念竟然跟周哥不谋而同。
想想父辈一代人,世代为农,天天守着那为数不多的两亩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都不曾跳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又如何懂得城市生存之道,又如何为晚辈们指路呢。想起之前考上大学填报志愿时,父母的一脸懵圈样,至今仍深深印在脑海里,世代都没出个大学生,除了知道清华北大对其他一无所知的父母,面对那一叠叠报考专业和学校的书,也着实是为难了爹妈。
关于填报志愿,又想起了我的几个哥哥,学习成绩优异,从出生就一直是家族的希望,我们这些小辈们的学习榜样,可最后呢,一个都没有考出来,或者说没有一个完全跳出农村,稍微混得比较好的就是二哥,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大哥三哥确为广东众多流水线上的一名流水线工人。为什么会这样?看看大伯就知道了。
大伯是资深农民,骨灰级铁杆农民,可以说如果大娘没去世,大伯是一辈子不会出村里的,纯靠起早贪黑去地里劳动给三个哥哥挣学费钱,可就那么点地能榨出多少银子,所以每年都是靠东家借点西家凑点给哥哥们交学费,但是即使是这样,当村里人开始外出南下打工时,大伯不为所动,即使村民们一个个挣大钱并告诉大伯外面有多好钱又多容易挣时,大伯也是心系田地不为所动,继续田地里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好不容易熬到哥哥们陆续初中毕业,让全家看到希望了,可大伯却做了一个至今我都认为是影响哥哥们一生的决定,让哥哥们全部报告考中专,虽然那个时候大哥中专毕业国家就已经不分配工作了,但是大伯看不到,为什么,因为他一直守在村里,守在山沟沟里,他怎么可能知晓外面形势的变化,所以他仍认为中专是铁饭碗,哥哥们只要读了中专一辈子就吃喝不愁了,所以他仍守在那几亩田地,每天和大娘早出晚归,省吃俭用,供哥哥们读中专,我想他们当时肯定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充满憧憬的,可在这个时时变化的世界里,并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如果这样的话估计就不会存在大量投机取巧,每天想着不劳而获的人了。
后面的结局其实不用说也都知道,结局早在大伯身上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以前听过一句话,通过孩子可以看到父母的人生,其实通过父母也可以看到孩子以后的发展和人生,如果哥哥们不是生在大伯家,亦或大伯不是农民,亦或大伯当初能跟随村民南下广州呢,哥哥们的命运是不是就不是现在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人应该保持学习态度保持好奇心,不要拒绝新事物更不要拒绝去增长自己的见识,每天回家路上,在地铁里看见的一句触人心的广告语:这个世界正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想想确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