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开始实施变法之后,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那封著名的长信,历数变法举措的一系列弊端。针对司马光的责难,王安石回复此信,逐一辩驳。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即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王安石点明两人因为根本意见不和,是不可能获得对方的认可的。即便如此,仍然需要陈述自己的看法。)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先声明大家都是讲道理的读书人)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然后逐一辩驳司马光的责难)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王安石表明自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根本就不会忌惮他人的非议)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大义凛然的姿态)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此处使用类比手法,强烈表明即便世人都不理解自己的变法,自己依然会坚定地推动它。可以看出王安石坚毅,决绝,勇于任事的性格。非常精彩的类比!准确传达出王安石内心的坚决)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再次表明自己不苟且,不将就,坚决推行变法的决心)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可以想见,司马光读到这封信一定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三千言长信完全是对牛弹琴。两个理念相悖的精英又怎么可能轻易地放弃的自己的文化坚守呢?读这封信,可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王安石坚如磐石般的人格力量。反过来看,这大概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批评他“刚愎自用”的证据吧?试想一下,如果王安石变法得以全面有效地推行并最终为北宋王朝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局面,那后人的评价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