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做一个回顾,得益于优秀的家族熏陶、周边优秀朋友的影响,形成了两个习惯,看书和自律。做一个思考,回顾下今年的发展,都将品牌,或者企业、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指向四个字-底层逻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底层逻辑,这套逻辑影响着他面临选择时的决策,众多决策叠在一起,就影响了整个事态的发展,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导致的结果,又反过来印证和塑造他的底层逻辑,周而复始,所以我们发现,会做生意的人做什么都成功,不会做生意的人做什么都失败;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可以得到赏识和晋升,没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感觉怀才不遇,怨天尤人。
因为往往底层逻辑缺失的人,会导致不能用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考不上大学就怒斥高考制度的弊端;得不到晋升就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做生意赚不到钱就抱怨社会的不公…在他们的底层逻辑里,错误永远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高考大概率是公平的,你的失败是不是努力不够;每个公司大概率都将人才放在首位,也许你自认为的才并不是企业需要的才;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别人大概率已经奔小康了,而你生意的失败是不是更多在于你的商业逻辑错误…
更可怕的是,他们把自己的失败推脱给其他人后,还形成了自己一套封闭的逻辑,每当遇到挫折或失败就把这套逻辑拿出来套用,久而久之,把自己的失败合理化,并且还要找出同样失败的隔壁老张老王,来论证自己所言非虚,论证这套失败理论的正确性——你看,老张家生意也不行,老王家今年也没赚钱,而选择性的对生意好的老板视而不见。
所以我们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形成了我们的底层逻辑,也许总结为两个原因,学识和环境。
我们不能说学识或者学历导致了什么样的底层逻辑,我们只能说,学识和学历大概率的影响着我们的底层逻辑。因为所有关于底层逻辑的思考都来源于我们的认知,而我们的认知大概率来源于我们的学识。
数学课教给我们的知识不是为了让我们去菜市场算得清菜钱是否支付正确,计算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他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的逻辑;美术课教给我们素描水粉,并不是为了让我们都成为画家,而是让我们有基本的审美能力,用更多艺术的,多元化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语文课上背的文言文,也并非让我们学着古人的方式交流,而是让我们领略自己的文化和智慧。
我们听过父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考不上大学,将来怎么办,其实父母也未必知道考上大学的真正意义。我们不否认很多杰出人才出自于对自己专业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但我更认为,大学是一个可以书生意气,挥斥方裘的平台,大学教给我们的是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挑战固有思维的勇气,我们有四年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时间,去肆意的追求我们认为的真理和梦想,并带着结果走向社会去验证它…
回归现实,我们见惯了太多餐饮老板们的失败,不是败在他们不够努力,或者菜烧的不好吃,而是败在了他们的“小学数学课没有学好”:他们缺乏科学的逻辑思考能力,导致找不到问题的本质——我们见过太多餐饮老板,依靠美团饿了么为生,却连平台的排名规则、电商逻辑都不懂;我们也见过很多想老板树立自己品牌却一败涂地,因为他们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却连自己的品牌定位都没有搞明白;我们还见过太多老板,盲目的去选择项目和经营地址,当他失败了我们问他为何做如此选择时,他们的回答荒谬绝伦——没有任何市场调研、理论支撑和数据验证的:凭感觉…
再来看看第二个因素:环境。我们不否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现象,但讨论更多的是概率问题。当一个寝室三个人玩游戏的时候,剩余一个大概率不会去图书馆;当一个家族大部分选择从政的时候,剩余的那个大概率不会做生意;当身边朋友都属于除了赚钱不行什么都行、只会吹牛抬杠这类人的时候,我们不要奢望自己是出类拔萃的那个。与其改变别人,不如让自己换一个圈子,换一个环境。
我们可以选择环境,如果环境的因素不重要,孟母三迁的故事也不必写进教科书了。一部英国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记录了英国不同阶层的小孩子成长的每个七年,对电影不同角度的解读结论不尽相同,大概结论为,穷人的孩子大概率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大概率还是富人。因为当我们周边充斥着“不可能,做不到,没办法,认命吧,就这样吧”的负能量时,是不是我们也大概率放弃了挣扎,把这些士气低落的话语当成了口头禅。试想如果环境里充满着认可,鼓励,支持,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往往在这样的环境里的人,是不能接受慢慢变富的。他们宁愿一年在彩票上尝试几千上万元的小概率事件,也不愿去去读书,社交,慢慢换个环境而通过提高自己的认知来慢慢改变现状。
我们周边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几十年形成了我们的底层逻辑,改变这个逻辑很难,否定自己的过往很难,走出这个圈子很难,所以2/8原则永远适用。我们把事件分为三类,一,根本意识不到问题;二,意识到问题但不知如何或没办法改变;三,有意识的去慢慢改变现状。就像一个减肥的段子:凭什么好几年养成的肉要以不牺牲健康为代价的一两个就减去,认知和环境亦是如此,所有的改变,一定源自于接受慢慢变富,愿意投资于提高自己的认知和改变身边的环境开始的。
吾日三省吾身是禧越人的态度,我们从不惧怕改变和变革,一年的思考,愿与所有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