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中的专心记录,反而没那么焦虑
记录
这两天去了两次医院,门庭若市的医院,看似热闹却充满了不安、忐忑、焦虑与恐惧。站在挂的专家门诊门口,看着塞满了等候问医的患者,我总是纠结要不要进去,不进去怕叫我名字听不见,进去又怕给这个小小的房间增加一丝压力,房间应该已经习惯了吧。好在没一会儿实习医生叫大家门外等候,一波人拥了出来,可没一会儿又进去了,躲在门边也想往里面走的我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前一天挂了一个副教授,建议我做胃镜或者吃药治疗,因为也不是第一次不舒服,还是选择了能够更加真实的看到病症的前者,于是交钱买药预约第二天的胃镜检查。虽然身边的朋友都说这个检查很难受,但我还是选择了普通的那一种检查方式,没选无痛,一来我提前查了一下觉得这种不舒服自己可以承受,二来不想多花钱。
第二天准时来到检查室外排队,喝了钡餐和麻药,感觉到喉咙开始麻木,并且有更多的唾液在口腔里面,每次习惯性的下咽就会呛到自己,呛了几次就不再往下咽了,全都吐到垃圾桶,分析应该是麻药的作用使得会厌软骨不能正常工作而让口水进入了食道才会被呛到。做胃镜的过程确实会有些呕的难受,不过做完了就好了。
回忆
回想大三的时候得了淋巴结炎,那个时候在成都,特别无助就想着要回家,去医院看病也非常恐惧,就好像一只任人宰割的小羊,没有精神,总担心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但是昨天却很淡定,没有恐惧,也有过几个瞬间问自己害怕不害怕,答案是无所谓了,无非是注意力的问题,你把注意力放在了恐惧上你就会恐惧,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能够更好的面对与觉察眼前的事情就会轻松些。
思考
排队的时候心情放松思考,对医患关系有了一种新的看法,先后看的两个医生,第一个是女大夫声音尖锐看得出已经很疲惫并且语气有些不好,会生气的叫拥挤在屋子里的人不要说话,影响她看诊,但也会很细心的嘱咐患者拿药以及放松心情。第二个是资历更深的男大夫,已经白了头发,话不多,带了一个实习医生,因为人太多没有过多的观察到他对待别的患者的方式,但是对我只是寥寥数语就结束了看病的过程,说你这也没啥事啊,按时吃药注意休息。
大家都在说医患关系,说医生态度不好,但是作为患者态度又何尝正常呢,没有对自己病情的理智看待,没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医生的行为也并不是可取的。医生是一个职业,需要学习过很多生理病理知识的人才有资格去考专业的证书,才有可能坐在那个小屋子里面,那是他们的工作,但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出你相应的意见与反馈,接不接受还看患者自己。至于患者的情绪、大夫应该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表达那是大夫的自由。从早到晚坐在小屋子里面也并不舒服。要知道花钱去医院是看病的,让大夫给出专业的指导,至于其他的不在挂号费所涉及的服务里面。
这和我们去商场买东西类似却又不同,你可以在众多的医生中去选择看哪一个,一旦选定买中,并不意味着这个人都是你的,而买的只是这个时段针对于他所掌握的这种病的专业解答以及经验。
触类旁通
想到这里突然发现生活中好多的时刻都可以呈现出一种医患关系。当我们痛苦难过不舒服的时候是病了,找到特定的人事物排解这消极的一面是找医生看病,有的人会自己强忍着不去看医生,有的人找了医生但是这个医生只会说病情但是照顾不到病人的情绪,还有的人比较聪明知道哪个医生比较专业且口碑好,及时解决了自己的小病症。于是一段时间后大家又都正常了,但明显最后一种更舒服,但凡事特别之处在于日积月累,长远结局会怎样呢?
病就好似我们遇到的问题,在没有准确经验的前提下,去找个专业信得过的大夫是有必要的,至于大夫脾气及态度其实不是第一重要,他专业的指导才能让你尽快度过难关,但是我还是期待遇到一个能好好说话的大夫,哈哈哈。
病症是一种事实,这种事实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担心恐惧的情绪,以及可怕本身。
一个人看病是在练习让自己平静理性的面对自己出现的问题,不受情绪牵绊,我有时太感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