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下)

以下是读书笔记的后半部分,共五章。

第五章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

1关于选择

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怎样选择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告诉柏拉图,从一块麦田里摘一颗最大最好的麦穗,只能摘一次,且不能回头。第一次,他总觉的后面有更大的,没有摘。第二次,他早早就摘了,不是很大的一个。

这是个数学问题,从概率上讲,我们可以计算出最好的选择策略:把前37%作为观察样本,找出大概最好的(或最大的)。在余下的63%中,一旦超过这个值,就做出选择。这相当于找一个基准线。

这个选择工具可以用在各种重要的选择上(不重要的没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啦),比如选择人生的另一半(可以以自己适龄期的时间作为标准),选择职业,购物选择买家等。

2关于职业规划

不做太完美的职业规划。

原因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若过于明确,会让你对新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

3沉没成本

如果一份工作,专业或者感情,已经确定是你不想要的,你该怎么办?

最佳答案是:用尽全力,以最快的方式放弃。

经常遇到同学或同事不想干自己专业了,但觉得自己学了四年,工作了几年,所以纠结了几年,才换行业。

这里发现,很多原则、策略(比如上面的选择策略、沉没成本)等在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是可以用的。了解了这些原则、策略,要随时调用它们,才是真正的掌握了。

第六章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对于同一件事,人有两种模式: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

受害者模式:推卸责任,用受害来获得同情,在表演可怜中,会使自己受到更多伤害,变得越来越可怜。

掌控者模式:找到新的可能,自省,有动力再去尝试。

因为婚姻的危机,我也曾经让自己进入了受害者模式,那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还好通过不断的努力,走出来了,我想以后不会有什么让我在进入这种模式了。

第七章 幸福是一种转换力

在人生的董事会上,你永远是自己最大的股东。

不要被一些现象困扰,把自己弄丢了。

第八章 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高于真正开始行动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就是所谓的“等死模式”
我发现自己经常呆在“等死模式”中。有些事,做之前觉得很难,迟迟不开始,做起来发现其实很容易的。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第九章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别用生命点燃别人眼中的光环。

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的阅历,要有些“八风吹不动”的精神,否则,人云亦云都关注,自己都无所是从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