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李白的一项爱好就是喝酒,并且他还为此写了许多名传千古的诗。比如“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
甚至连诗圣杜甫都也为此为李白作诗。比如《饮酒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这些诗就可以看出,李白对酒是真的非常喜爱的。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如此的喜欢喝酒,那到底他的酒量又如何呢?
相信大家都会以为李白的酒量很大。但,其实事实不是如此。
古人用来喝酒的杯子,在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状。比如在商朝,酒杯就叫觥。在春秋战国时期,又有爵、角等称呼。更衍生出了舟、缶等不同形状。
在杜甫诗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这说明李白只喝了一斗酒醉了。
而这之中出现的斗,首次出现在《诗经》中。《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
在唐朝时,人们所执的酒杯必然按小制来换算,一斗=十升=一百合,若换算成现代的容量单位,则1合=20ml,一升=200ml,所以1斗=2000ml。而现在的一瓶酒的容量大约为500ml左右,所以一斗就是相当于四瓶酒多一点儿。
在唐朝,酿酒工艺低下,人们大多是用五谷或果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着水和酒曲进行酿造,所以酿出来的酒的度数只有十几度乃至几度。而现代的一瓶普通啤酒的度数都有十一二度。
按照这样推算下去,李白这位酒仙差不多喝了三四瓶和啤酒差不多度数的酒也就醉得一塌糊涂了。这放在现代人们动辄十几瓶,这是在是太不值得一提了。
毕竟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能喝上几瓶啤酒,这放在中国古代不都是“酒中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