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觉得书的内容比较“新”,比较有冲击力,现做一些摘录和笔记
思维的乐趣
>> 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 恕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
>> 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 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 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严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龙应台女士就大发感慨,问中国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在国外住了很多年,几乎变成了个心直口快的外国人。她把保持沉默看做怯懦,但这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国人,外国人中也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
每一个沉默的人,都有自己沉默的原因:家教、天性或者某一段特殊的经历
>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
比喻的非常形象
>人来到世间,仿佛是来游泳的,迟早要跳进去。
>> 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话语想要教给我们,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人间,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