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春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小草悄悄探出了头,柳树长出嫩嫩的绿牙。亲爱的孩子们,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还发现了些什么呢?倘若你站在最高处极目远眺,周围的一切美景便尽收眼底,桃花枝头花瓣落,柳絮柳棉纷纷飘扬,这是怎样的一种美景呢?
今天我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学校,孩子们也都陆续的到来。我来到教室,打开电脑,和孩子们一起布置黑板。孩子们翘首以待,随着“早安 晨光”模式开启。跟随张莹萍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彩虹花和阅晨读课堂《寒食》。
孩子们睁大了眼睛认真倾听老师那如诗如画的朗读。脑海浮现出一张张美丽的春景图。这首诗写得非常有画面感,就是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脑子里可以闪现出漂亮的画面,像在看电影一样。第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这里的“春城”指的是“春天的长安城”。“春天的长安城里面到处都飞满了花”,闭上眼睛想一下,繁华的长安城的春天,飘满了飞花,这是多么美的景象。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就是指“寒食节”,是清明节气的前几天;“御柳”指皇宫的柳树;寒食节的东风吹过来,皇宫里面的柳树,柳条都被吹起来,吹得斜斜的。第三句“日暮汉宫传蜡烛”,“暮”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汉宫”其实指的是唐朝的皇宫,所以这句诗是说傍晚的时候唐朝的皇宫开始传出蜡烛。唐朝的时候,寒食节规定是不能生火,所以吃东西也是吃冷的,所以叫“寒食节”。但是,皇帝是可以用火的,为了表达皇帝对臣子的喜欢或者奖励,皇帝就会赐蜡烛给他喜欢的大臣,那些大臣家里就能用火了,所以就传蜡烛了。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个五侯在当时都是非常有地位非常尊贵的人。所以这个皇宫传出的蜡烛,其实就是传给了这些地位尊贵的人,轻烟就飘去了五侯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翃(hong)和斜(xia)的读音,还知道了斜字在古时候读(xia)是为了押韵。既了解了寒食节就是清明节前一天,又是认识了介子推以及介子推和晋文公的故事。
原来每年四月四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就把他淡忘了。 有一天,晋文公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跑到山中寻找。但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连烧三日不见介之推出来。原来介之推和他的老母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们对介子推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介子推是一个不离不弃,忠诚为主,淡泊名利的人。然而孩子们最多的是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明明是皇帝错,而他却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当时的人民。说好的不动火,吃冷食,只有人民大众来遵守。皇帝和皇亲国戚照样可以传烛生火,自然是可以吃熟食。
从总体上来说,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如生僻字的读音,古时候写作为了讲究完美而采用的押韵,寒食节的来历,以及对介子推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明白当然社会的不平等待遇等,孩子们的收获也很大。
在诗配画环节,孩子们的做到都很安静,更多的是表现在画面结构简单,色调素净。或许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是在为故事中人物的遭遇表不公吧。孩子的心思是最细腻的。